01
第一次看《甄嬛傳》時,以為華妃是性情中人,高興就是高興,不高興也敢對着皇上使小性子,更敢對着皇後怒對,對其他低等妃嫔更是冷言冷語,全是由着自己。
當時非常欣賞華妃的真性情,可是,兩年後再次看《甄嬛傳》,對華妃的觀感卻有了全然不一樣的感覺。
整個劇中處處透露着華妃的愚蠢和作死。
華妃雖然時時作死,但是最作的一次是利用溫宜公主去陷害甄嬛。

這件事情,且不說能不能陷害甄嬛,能不能除去這個心頭之患。隻是利用了溫宜這件事,就證明了華妃的愚蠢和作。
02
首先,曹琴默是她的心腹,且是一個有膽有略,處處給她出主意,為她鞍前馬後的心腹。對這樣的心腹,聰明的人都會百般籠絡,為自己所用。
可是華妃呢,為了一個争寵,把曹琴默的心肝寶貝溫宜公主抱到自己宮中,成為自己引起皇上關注的工具。
抱到自己宮中也就是了,你好好的撫養公主,也能讓曹琴默心中有點安慰。可是,她不僅沒有這樣做,而是在公主哭鬧的時候給喂安眠藥。
任誰都知道,這是傷害小孩子的事情,這麼小的孩子,怎麼能吃安眠藥呢?
這件事被曹琴默知道後,非常生氣和憤怒,可是她要依靠華妃,所以隻能忍着。但是,忍着,并不代表她沒有想法,不想着報複。

之後,華妃更是變本加厲的給溫宜公主吃木署粉來陷害甄嬛,這樣的做法,簡直就是在挖曹琴默的心,生生的把曹琴默推出去。
03
其次,華妃陷害甄嬛,被端妃解了圍。
沒有陷害成功,把尾巴掃幹淨也就算了,可是華妃簡直就是蠢,雷厲風行的找了個替罪羊,禦膳房的小唐,說是把木薯粉弄混了。
這簡直就是不打自招,當皇上知道這件事情後,說了一句:“她們倒是快,這麼快就找到了人。”
這明顯就是一句不信的話,之後又有皇後添油加醋的火上澆油,更是讓皇上确定了這是華妃為了争寵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

所以皇上僅僅對皇後說了句:“不要再查下去了,再查下去,恐寒了沙場将士的心。”
這句話就耐人尋味了,為什麼再查下去就寒了沙場将士的心呢,其實隻是因為前方年羹堯浴血奮戰,剛剛打了勝仗。
怕懲罰了華妃,年羹堯不高興,在前方不盡心。說到底,如果不是因為年羹堯,華妃早就倒台了。
再有,之後曹琴默剝了蓮子端給皇上,趁機表明心迹,讓皇上知道給溫宜下木薯粉這件事是華妃主導,跟自己沒有關系,并且趁機讓皇上同意把溫宜抱回自己宮中。
這也算是曹琴默第一次無聲的反擊,這才有了皇上對蘇培盛說非常寒心的話。
為什麼寒心?一個女人,自己枕邊人,自己寵了許多年的妃子,為了一時榮寵,給自己的寶貝女兒下木薯粉。
這樣的事情,放在誰身上會高興?
現在,誰家的孩子被老師說兩句,罰個站,動不動都要往教育局投訴。
或者自家孩子在學校與同學打架,無論吃不吃虧,都心疼的不得了,更不要說被人打了,那更是先去醫院開個證明,然後找上門來,然後再然後就不單是同學打架,而是兩個家庭的糾紛了。
這還隻是小老百姓了,更别說皇上了。自己的女兒,那可是千嬌萬寵的,高高在上的公主,高貴的不得了。可是現在小小年紀被人利用,受那些冤枉罪,擱在心裡,那能好受嗎?
誰惹皇上心裡不好受了,那她能好受嗎?
華妃在皇宮,一是依靠皇上的寵愛,才能作威作福,驕縱跋扈。二是依靠曹琴默這個智囊,才可以對付一個又一個的情敵。
現在,一個溫宜公主,把兩個人全得罪了,能有好下場嗎?
04
看看,華妃的報應立馬來了。
甄嬛設了個局,說要去看沈眉莊,想要看清是不是浣碧出賣了自己。
曹琴默機智的利用這個局,撺掇着華妃去讓捉甄嬛。結果華妃是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非但沒有如願,還碰了一鼻子灰,被皇上趁機削了一把。
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曹琴默已經與華妃生了間隙,不會再真心真意的為她打算,還有可能對付她一下,也說不定。
所以,有了後來,年羹堯失勢,皇上要查華妃的罪證,作為心腹的曹琴默一一的把華妃的罪行揭發了出來,坐實了華妃的罪行。
雖然這對華妃來說是罪有應得,但是被自己的心腹出賣,還真是很可笑的,也真的是很失敗的。
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作死,就不會死。”
這句話用來華妃身上,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所以,為人處事,幹什麼都行,就是不要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