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莺兒,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宮女,隻因除夕夜在倚梅園中偶然聽到甄嬛的願望:

願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

冒充除夕夜與皇上相遇之人,得以獲得榮寵。之後又在後花園中冒犯甄嬛,被皇上當場看到,從答應貶為官女子。

...

一朝回到解放前的餘氏,卻沒有為此而清醒,反而怨恨甄嬛,成了華妃和麗嫔的工具。指使花穗和小印子在甄嬛的藥中下毒,事發後成為待罪羔羊被打入冷宮。

此時,甄嬛及時的讓皇上知道自己才是除夕夜在倚梅園中許願的女子:

但願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自己才是與皇上偶遇的女子,使得皇上立馬改變了心意,賜死餘氏。

...

餘氏在皇宮中的起落,可算的是:

成也甄嬛,敗也甄嬛

餘氏的一朝飛上枝頭變鳳凰,又迅速的失勢,最後被賜自盡。簡直快流星一樣,匆匆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何其的幸運,又何其的悲哀。

縱觀餘氏的起落,可以讓我們明白幾個道理。

1. 無知,是要付出代價的

除夕之夜,倚梅園中,明明不是餘氏自己許願“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更不是自己偶遇的皇上。但是為了能獲得皇上的青睐,為了能夠飛上枝頭變鳳凰,愣是冒充甄嬛。

其實,冒充甄嬛事小,最重要的是,欺騙皇上。欺君,那可是殺頭之罪。

...

餘氏,作為一個宮女,連這點小常識都不知道,可真是無知到了極點。

最後,她的死,也是因為欺君,就象皇上最後說的那樣:

她欺君罔上,竟然敢自稱是那日在倚梅園與朕說的人,借此攀附皇恩。

她屢屢以下犯上,朕都念及當日情饒過了她,如今卻是罪無可恕了。

所以,餘氏的無知,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

2. 不讀書隻看到風光,讀書看到了風光背後的危險

餘答應得了皇上的眼之後,封為官女子,又會唱曲,為皇上解悶,又被晉升為答應,還被封為“妙音娘子”,可算是一時風光無限。

欣常在的宮女拿着的風燈不甚掉落地上,驚了餘氏的駕,她一個新貴就敢把欣常在打入慎刑司。

對于這件事情,浣碧想到的就是“在宮中沒有恩寵真是可憐”。而甄嬛想到的卻是更深的一個層面:“餘氏恃寵而驕,夜半高歌,又把欣常在關進慎刑司,倒是好事”,說明餘氏是自尋死路。

餘答應與沈貴人在路上相遇,穩穩的坐在軟轎上,趾高氣揚的讓沈貴人讓路。沈貴人可是生生比她高了兩級,人家還出身高貴,有極硬的娘家。

而餘答應這個沒有讀過書的女人,對這些都看不見,隻看到了皇上寵着自己,自己就可以風光無限,完全不把其他嫔妃放在眼裡,一點都看不到風光的背後,是整個後宮的女人恨的牙癢癢,是無數的冷槍暗箭。

浣碧和佩兒路遇餘氏後,浣碧就酸溜溜的說:

本來一樣是宮女,她唱個曲,搖身一變成主子了,而我們呢,去内務儲拿份例的東西都要看人眼色。

浣碧和佩兒兩個丫頭,沒有讀過什麼書,看事情隻看到表面。隻看到餘氏唱個曲,就成了主子了,說話的口氣完全是羨慕嫉妒恨,完全沒有想到餘答應一個既無娘家後台,又得罪了一後宮的女人,哪天失去皇上的寵愛,該怎麼活呀,等待她的将是無底的深淵。

這些潛在的危險對于浣碧來說太深,她完全想不到,隻看到眼前的光景。

所以讀書和不讀書,對同一件事情,看到的深層次的含義完全不同,不讀書隻看到表面,而讀書之人卻能看到表面背後的真正的含義,這才是讀書的根本。

3. 得罪不該得罪的人,咋死都不知道

皇上身邊的太監雖然地位不高,但是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與皇帝朝夕相處。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這些太監對皇上的影響可是不敢小觑,權利也是極大,随便不經意間上個眼藥,遞個小話,都可使一些王公大臣,後宮嫔妃從高高在上的位子上瞬間跌落下來。

特别是對宮中的嫔妃,更是巴結收買皇上身邊的太監。

就像甄嬛懷着果郡王的孩子想回宮,還不是買通了蘇培盛。蘇培盛把皇上從皇宮中引向了甘露寺,又從甘露寺一步一步引向了淩雲峰,從而順利的再次回到宮中。

除了蘇培盛,皇上身邊其他的小太監,各宮嫔妃見到了,都是和顔悅色,生怕哪句話不對,得罪了這些公公。

...

餘答應,這個小主,就腦袋進水似的,敢明目張膽的欺負小廈子,讓他徒手剝核桃,生生剝的雙手都是血。

...

今日得罪了小夏子,明日就被報複回來。

餘氏在花園中冒犯甄嬛,被皇上當場看到,被降為官女子,身邊隻留一個宮女侍候,住的地方髒亂不堪。餘氏拿着一個镯子賄賂那個小太監,希望能見一見皇上,還記得那個小太監說的話嗎?

咱們那都是由廈公公吩咐,小主您不是最瞧不起這些閹人,咱們哪配侍候您啊。

然後一甩袖子走人了,瞧都不再瞧她一眼。

最後,餘氏被皇上賜死,但是她死活不肯自盡,還是被小廈子當場活活勒死,也算報了當初徒手剝核桃的仇。

所以,做人,不要一朝得勢,便飛揚跋扈,誰都看不到眼裡。其實往往是那些你看不到眼裡的小角色,某個時刻将把你送入地獄。

人人都是平等的,做人,既不要趨炎附勢,也不要低眼看不起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