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同是電影《半個喜劇》裡最核心的主角。在影片中,他面臨着這樣一個抉擇:在剛剛交往的女朋友莫默,和好哥們鄭多多之間,他隻能選一個。
表面上,這是對“愛情”和“友情”的抉擇。
實際上,卻是對“做個人”還是“做條狗”的抉擇。
為什麼說的如此狠絕呢?

故事還要從孫同本人講起。

孫同是個北漂。當年在母親的督促下,複讀了三年才考到北京。在大學認識鄭多多之後,人生忽然有了開挂一般的體驗。
當别的北漂還在為畢業後交房租、找工作而煩惱時,孫同已被鄭多多安排的妥妥當當。他住在鄭多多家,工作由鄭多多父親安排,落戶也在實習轉正後就能解決。
正因如此,對孫同而言,鄭多多與其說是“哥們”,不如說是“大腿”。
當然,在生活中,人與人的關系并不是這樣赤裸裸的。孫同始終自信,他與鄭多多之間,是“真摯的友誼”。
高璐,就是這份友誼的見證。


孫同暗戀高璐已久。在孫同媽媽看來,他是因為沒膽表白,才與高璐錯過。實際上,細看三人的感情發展就知道——孫同沒表白,是因為鄭多多也喜歡高璐。作為對“真摯友誼”的付出,孫同甘願退場。
在鄭多多與高璐,由戀愛走向婚姻的過程中,孫同作為兩人共同的好友,逃不開也躲不掉。甚至當兩人冷戰時,還要做傳話筒、和事佬,不斷忍受煎熬。
但在那時,孫同堅信着“真摯的友誼”,過程雖苦,心裡卻是坦然的。

莫默的出現,扯下了“真摯的友誼”這塊遮羞布。

莫默,是鄭多多的初戀女神,是他心中那朵“永遠在騷動”的紅玫瑰。結婚在即,鄭多多打算睡了莫默,了結自己的夙願。
出于對高璐的維護,對自己所做犧牲的維護,孫同硬氣的幹涉了鄭多多的騙炮計劃。
然而鄭多多對孫同的拿捏是何其的精準,幾句話就把他哄的疑慮盡消,垂着腦袋離開了。就在孫同離開的空檔,鄭多多騙炮成功。

當孫同第二天回家,看到沉浸在愛情幻象裡的莫默時,不忍和自責在他心裡掀起驚濤駭浪。他被猛的拍醒——“鄭多多婚前騙炮”已将高璐、莫默和他自己拽進了悲劇裡。
他此前為“真摯友誼”所做的犧牲——屁都不是!
這番心境,苦涼不堪,但在莫默面前,他仍然隻能維護鄭多多。這種無能脫力之感,就像被瘋馬拽着拖行,遍體灼辣。
莫默知道真相後撕心裂肺的哭喊,在孫同的心上撕開一個大口子。抱着強烈的虧欠感,孫同與莫默越走越近。
在相處中,他在莫默身上看到了一樣自己喪失已久的東西——“底線”。

莫默說:“我都是快三十的人了,當然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但是我就是不想,我就想撞一下南牆,我就想去分對錯。”
孫同無可救藥的愛上了莫默。他愛的不止是莫默,還有那個被壓抑已久的自己。

不曾想,鄭多多對孫同與莫默的交往,反應異常激烈。他不愛莫默,卻也不許孫同愛她。
理由很簡單:他碰過的女人,孫同不能碰。
這沒有朋友間商量的餘地,孫同也沒有選擇的空間——鄭多多給予他的一切,使得他們之間,沒有公平可言。

至此,我們看到了孫同抉擇的實質:
堅守自己的底線,保持獨立的人格,與眼前可期的利益告别;
或,交出底線,穩住鄭多多這座靠山,過一個開了外挂的人生。
現實最殘酷,最迷惑人之處,不在于非黑即白的對立,而在于中間大面積神秘莫測的灰色地帶。
「堅守自己的底線,保持獨立的人格,看似是正确的選擇,卻背負着巨大的憂患。誰敢說做了正确的選擇,就能過好這一生?如果孫同因正确的選擇被徹底打回原形,丢了工作,沒了戶口,讓之前一切的付出和努力付諸東流,誰能保證他靠自己還能得到這一切?」
——這個選擇讓人充滿敬意,卻心裡沒底。
「交出底線,穩住鄭多多這座靠山,并沒想象中那麼卑微難忍。鄭多多對孫同大體還是好的。當孫同醉倒在酒吧,無所安置時,是鄭多多找到他,将他背回了家。如果不是觸到了鄭多多的逆鱗,多數時候,孫同不用這般委曲求全。」
——這個選擇讓人心裡有刺,卻實惠可期。
正是灰色地帶的暧昧,讓黑白模糊,甚至颠倒。

在孫同母親和裴經理(孫同上級)看來,世俗智慧就在于:能“忍”,容下心裡的那根刺。待他日利益得手,功成名就,誰會計較當初心裡插了多少刺呢。
在壓力和利益的重重裹挾下,孫同交出了自己的底線和尊嚴,與莫默分手。

他沒想到,放下底線的可怕之處,不在眼下的“忍”;而在一旦放下,便再也拾不起來了。
與莫默分手後,無論鄭多多、孫同媽媽還是裴經理,都默認了孫同沒有底線,容易裹挾。
-- 鄭多多在婚禮上摸夜店女的屁股,被孫同撞見,沒再費心遮掩和解釋。他知道,孫同看見了也不敢多嘴。
-- 孫同媽媽催促孫同追求鄭多多的表姐。當孫同抵觸時,媽媽訓誡孫同,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别難受了就反咬她一口。
-- 裴經理直言敬佩孫同“忍”的功夫,預言他很快就能爬到自己頭上,要請他吃飯,提前搞好關系。
這一切對孫同而言,無不是莫大的諷刺和刺激。

正當此時,鄭多多騙炮莫默的事情東窗事發。
鄭多多當着莫默和高璐的面,謊話連篇,颠倒黑白,将一盆一盆的髒水扣在莫默身上。為了讓高璐信服,鄭多多還有恃無恐的提出孫同可以為自己作證。
此時,無論鄭多多,還是莫默,都認定孫同會幫着圓這個謊。
孫同終于清醒,自己真如莫默所言 —— 做了孫同的狗。
清醒後的孫同破釜沉舟,當衆揭穿鄭多多的謊言,與他大打出手,從此分道揚镳。

影片給孫同安排了喜劇的收尾:莫默在孫同破釜沉舟後,回到他身邊。兩人的日子越過越好——成就了“半個喜劇”。

盡管這“半個喜劇”放在現實生活中恐怕有“奢望”的意味,但周申和劉露導演想要通過影片傳達一種信仰:如果你一直一直不妥協,終會遇見志同道合的人。

精彩的電影都會設置一個抓人的困局,讓觀衆透過它,看到自己在生活中的無奈與掙紮。
《半個喜劇》在此基礎上,将這份無奈與掙紮,逐層剖析,推進演化,使我們更坦誠、更清醒地看到——想走捷徑乃人之常情;然而,世上一切的捷徑,早已明碼标價,它的代價往往就是那個我們用盡一生去追逐的真正的“自己”。
在古木看來,故事精彩的電影并不少;讓觀衆捧腹大笑的電影也不少;但像《半個喜劇》這樣既能做到前兩點,又飽含一片赤誠心的電影卻不多,值得一看。
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号【古木說】,讓古木知道,路上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