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發于公衆号 空鏡solo
“如果我告訴你我的夢,你也許會遺忘它;如果我讓你進入我的夢,那也會成為你的夢。”
----藏族諺語

圖片‖網絡
《撞死了一隻羊》是藏族導演刀瑪才旦的新作,監制是王家衛。兩位各有風格的作者導演合作,拍攝出了一部現實主義的超現實影片。
粗粝的寫實與詭谲的寫意相輔相成,聖潔的信仰與民間的執念彼此闡釋,個人的孤島性也因為一場通靈夢境得到了詩意的解構。
在規整的4:3學院畫幅裡,影片使用繁多的符号意象構築出一個寬廣的隐喻空間,死去的羊、墨鏡、秃鹫、飛機,以及三個時空層充滿王氏魔幻感的色彩流變,一個原本簡單的故事由此豐滿,一個原本淳樸的故事也由此玄妙莫測。
孤獨的死寂之地
電影開場之後,将近十分鐘沒有出現任何語言的交流,畫面隻有運輸司機金巴獨自駕車行駛在荒涼無人的平原線路上,他把眼睛隐藏在深色墨鏡之後,一個人抽煙,飲酒,開車。

圖片‖網絡
淺灰的土地與蒼藍的天空綿延無際,低飽和度的色彩,開闊無人的荒原,凹凸的沙石,彌漫着塵霧的大路,疾馳的卡車和粗犷的司機,顆粒感的粗粝風格盈滿屏幕,持續拉長的單調畫面裡是噴薄欲出的寂靜與孤獨。
整部影片的基調由此确立,其後所講述的故事也始終都帶着這幾分鐘無聲畫面裡的孤感:孤寂的生與孤寂的死,孤寂的行路難和繁于塵霧的人間苦痛。
司機金巴撞死一隻羊打破了這個寂局。在空蕩的原野裡,在冷風的回音裡,羊的出現和死亡都是無解的,就像是命運突然甩下的一個謎語。而前方煙塵裡突然出現的行人,便如命運設置的路标,引誘着金巴去解開謎底。
因為是你,所以是我
影片裡,殺手金巴與司機金巴構成一個鏡像的共生體,在參差對照裡落出對慈悲與執念的闡釋。
寡言冷漠的殺手往殺戮奔赴而去,熱烈豪朗的司機往殺戮逃離而去,看似内縮的殺手坦言仇恨,看似外放的司機卻不願摘下墨鏡。
他們都各自背負着各自的包袱,彼此對照又兩相隔絕。
電影中,殺手和司機同坐在駕駛室裡時,已經是逼窘狹窄的空間,導演卻刻意讓兩人的臉頰邊緣往左右出畫,使兩人之間的空白突出,加之平淡的對話,營造出萍水相逢的疏離感和陌生感,兩人的交彙也在搖動的鏡頭裡變成具有某種意味的寓言體。

圖片‖網絡
他們在對望,又在錯望,在共處,又在抗拒,在對話,又像自說自話的孤立,這些都讓他們的相遇就如同蜻蜓點水般的一掠而過,也隐喻着人與人之間彼此隔絕的孤寂感。
但誰又能想到,三言兩語的交情,一面之緣的交往,卻又冥冥牽引司機金巴走進了這個陌生人的命運漩渦。
小酒館裡的那場戲,是整部影片的一場重頭戲。在這場戲裡,創作者使用了兩種色彩來寓示兩層時空,飽滿暖熱的紅黃色調潛流着暧昧與親近,陰沉模糊的蒼白色調表達着落魄與孤寂。

圖片‖網絡
而兩個金巴在空間、物件、行動、聲音、畫像上的對位,則讓兩個人物的軌迹再次出現了重合。
兩個金巴雙重影像的融合,産生了輪回的意味,本是兩個陌生人的偶然交集,卻又超越交集本身生出更深遠的涵義,原本孤獨的人物狀态也在這種升華裡變得含糊和破碎。
在小酒館之前,電影寓示殺手和司機隻不過是各不理解的孤獨個體,而在酒館戲之後,影片則寓示殺手和司機并非兩條不相幹的平行線,那個一霎的交點,如同蝴蝶煽動翅膀的寓言,引起一陣風暴。
在那個轉瞬即過的交點時刻,在那個看似無足輕重的相彙時刻,殺手金巴與司機金巴交換了彼此的秘密和憂慮,并在之後的行程,這個交換也因緣際會地改變了彼此的原定路徑。

圖片‖網絡
執念,信仰,慈悲
執念和信仰是電影《撞死了一隻羊》的重要命題。“金巴”,這個詞在藏語中的在藏語裡面是“施舍”的意思,“施舍”這個行為,正是建立在慈悲的基礎上的。
藏族忌殺生,重慈悲,當這份尊崇生命的潔白信仰遇上民間生死仇恨的執念,在舉步維艱的矛盾裡便隻能撕扯自己,墜入困局。
殺手金巴信誓旦旦,卻在最後一刻放棄了複仇;司機金巴追尋救贖,卻在夢境裡拔劍殺人。
兩人既相互對立,又彼此相洽,看似淺薄的相遇又暗藏玄機,仿若命途迥異的兩者又時有呼應,在殺生與救贖的來回拉鋸中,他們的心結在這片廣袤的平原上得到了奇妙的互通。

圖片‖網絡
殺手金巴活在過去,仇恨的記憶讓他喪失了時間;司機金巴活在現在,駕駛室上搖晃的女兒照片和生氣勃勃的談笑,都表明着他的健壯和樂觀。殺手一直處在死亡的陰影裡,司機意外觸到死亡的黴頭急于擺脫。
由于執念兩人都背負包袱,由于慈悲兩人最後又都做出了違逆本願的選擇。
兩個金巴是一組鏡像,在凝視與凝視之間打碎了次元的壁膜,金巴與金巴也互成為彼此的夢。

圖片‖網絡
我想要把這個故事理解成兩個同樣孤獨的陌生人在一個荒誕境遇下的彼此凝視。
由于共同的信仰,他們之間形成一種流動,像雪花飄散在衣物和皮膚上,再悄然化成水滲透無痕。兩個人各拿出一部分與對方交換,每人便都帶着對方的一部分繼續行走,不再是原先的孤獨。
這是一個浪漫的故事,在結尾那個流光溢彩的夢境裡,這份浪漫被演繹到極緻,電影的氣質,也就很貼合王家衛曾經的台詞: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