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今年賺足眼球。
前腳,《小醜》大獲全勝,連奧斯卡評委們看完片都隻能喊出:
“牛逼!”
後腳,“小醜女”跟上。
粉絲再次湧入電影院,看完片再次發出由衷感歎:
“WTF?!”
電影的無聊程度,讓Sir本來都不準備寫它。
但前幾天表妹柳飄飄先跳出來了。
作為本片最希望讨好的受衆。
她卻說,自己要第一個反對。
《哈莉·奎因:猛禽小隊》
Birds of Prey: And the Fantabulous Emancipation of One Harley Quinn
《猛禽小隊》想讨好誰?
顯然,是像飄飄這樣的當代獨立自主美女。
于是在“女權風潮”以及“政治正确大潮”的影響下。
年初各種榜單,《猛禽小隊》都是年度最期待電影裡的一員。
效果呢?
北美上映後。
IMDb評分勉強及格。
前幾天出資源,豆瓣也僅僅6.0。
要知道。
當年《自殺小隊》裡的哈莉·奎因可是火遍全球。
那一年的萬聖節,哈莉·奎因cosplay套裝銷售額瘋狂暴漲。
哈莉的高人氣,來源于兩點。
一,性感。
監獄裡,勾搭獄警。
赤裸裸、直勾勾的性暗示。
就算獄警見過她的瘋狀。
也直呼:OMG。
從牢裡出來,換上“爸爸的小女孩”T恤,上身扭得那叫一個金蛇狂舞。
她身上有着連飄飄都佩服的——
對自己身體的自信,以及對她人眼光的不屑。
除此之外。
她還背負着一個神秘且危險的身份——
小醜的女人。
對愛情的勇敢,也是第二個人氣來源。
在艾斯化工廠,哈莉為了證明自己的愛,義無反顧地跳入化工池。
起先小醜隻是想轉身離開。
但,轉念一想,還是回來了。
這是他第一次狠下心救人。
這縱身一躍,成就DC最佳愛情故事。
如何證明兩個瘋子的愛?
就是破壞整個城市,都要追(拯)随(救)你。
這才是讓老粉開心的回味無窮,讓新粉入坑的蕩氣回腸。
可,《猛禽小隊》是如何發揮的呢?
明顯,電影希望分割出一個獨立的她。
不再是“小醜女”。
而是哈莉·奎茵。
先安排她跟小醜分手。
把愛情去掉。
将哈莉·奎因的“花瓶”标簽摘除,脫下性感熱褲,穿上居家睡衣。
性感,也沒有了。
最後,把她的智商也拿走了。
哈莉·奎恩為了讓小醜知道自己擺脫了失戀陰影。
炸了自己當初跟他玩跳水的化工廠。
許給自己一場漫天煙花。
小醜也許忙着跟蝙蝠俠談戀愛,沒有空管前女友了。
可,哈莉這麼做,就是在告訴她的仇人和警察。
“我分手了,我沒有小醜保護了”。
這麼傻,飄飄嚴重懷疑這是導演有意用分手拉低哈莉的智商。
接着,故事用腳趾都能猜到——
哈莉被大Boss抓了;
又陰差陽錯的跟一群女人,打敗大Boss,并組建猛禽小隊。
結束。
沒有一個精彩的峰回路轉。
隻有一個女人在瘋狂作死。
如果隻是一部無聊的流水線産品,飄飄不會特意來表哥這兒串場。
無聊之外。
電影最讓人失望之處——
是它對當下的“女權”“獨立”“個性”等意識,作出了最低劣的标簽化示範。
從選角開始。
整一個猛禽小隊就是在DC宇宙裡自暴自棄。
卡珊德拉·該隐。
DC宇宙裡的重要英雄。
第一次在漫畫《蝙蝠俠》裡登場是1995年。
在電影裡是這個樣子的。
是個偷鑽石,一臉嬰兒肥的小偷。
但實際在原著漫畫裡,她是這樣的——
中國人,武功不凡,是個懲奸除惡的蝙蝠女。
這個電影裡的所有角色,都不走尋常路。
本該是白人金發的黑金絲雀。
電影裡,果然是“黑色”的。
本該是長發的黑人女獵手。
在這裡面,又是短發白人。
看不出演員和原著角色交換膚色的意義所在。
更坦白地講。
飄飄作為女生,完全感受不到對這群英雄角色的一絲向往。
當然。
某種程度上,對角色的刻意“醜化”或者說“素人化”,明顯是在與男性審美以及物化女性的現狀叫闆。
且不說作為一部主流商業片,這樣的做法會有多少人買賬。
飄飄認為最失敗在于——
《猛禽小隊》作為一部電影,在創作的各個維度所下的功夫,完全沒法與它的野心和口号匹配。
這是一部貨真價實的“女性電影”。
從頭到尾,包裝得很理想。
導演,閻羽茜;制片,蘇·克洛爾;編劇,克裡斯蒂娜·霍德森;電影裡的服裝設計師,也是女性。
主要演員都是女演員。
的确,《猛禽小隊》裡許多細節,是能擊打到女性觀衆的感情。
像是,一到失戀,就剪頭發。
比如,給你塗指甲油的時候,閨蜜還會幫你撕開牛奶,好讓你别把剛塗的指甲就摳壞了;
比如,在打架時長頭發劈頭蓋臉、雜亂無章,而好姐妹還能從屁兜裡掏出發圈給你;
這些細節足夠細膩。
甚至還讓觀衆有點享受哈莉和其他猛禽小隊的隊員們相處時的小可愛。
并且,為了繼續營造哈莉·奎因的人設。
導演将《自殺小隊》裡的哈莉,女性化的一面,又原封不動地拿了過來。
在街邊看見喜歡的小包,不論如何,還是會把它拿走。
時不時還放上些《自殺小隊》裡用過的道具,做為回憶殺。
大木槌,和小T恤。
四年前的道具,一個都不能少。
為了将《猛禽小隊》接上《自殺小隊》的時間線。
還安插了不少小彩蛋。
像是在警察局牆上的通緝令,是《自殺小隊》裡與她并肩作戰的回旋镖隊長。
或者,再讓哈莉·奎因口述一遍自己的故事。
以防一些女性觀衆沒看過上一部,或者不了解哈莉·奎因的故事。
成為一名精神醫生然後再瘋人院工作
之後和你的病人墜入愛河
把那個病人帶出瘋人院
調經一大桶化學物質裡來證明你真的很瘋狂
然後被蝙蝠俠抓住
被送進監獄 然後脖子上纏着炸彈越獄
刻意。
非常的刻意。
全片40%的内容都在這些啰裡吧嗦的前情回顧中度過。
為什麼要這樣?
仿佛她們認定,女孩應該是不懂DC宇宙的。
這還不是最壞的。
最壞的是——
電影打着“女性”的旗号,卻無法塑造出一個真實有血肉的女人。
角色塑造,純靠标簽式堆砌。
如何讓女人變得獨立?
哈莉·奎因,分手。
蕾妮·蒙托亞,分手。
黑金絲雀,分手。
女獵手,慘一點。
全家被殺。
與分手一樣,是一種對情感的割舍。
總之,它企圖用每個女人的感情線呼籲——
屏蔽你的情感,斬斷你對男人的依戀,你就能獨立。
于是。
電影逐漸跑偏成一部性别對立的說教。
那句話怎麼說來着?
讓男人成為英雄,就隻要給他一個混亂的城市。
但讓女人成為英雄,隻要讓她來一場分手就行。
從黑金絲雀的一首《It’s a Man’s Man’s Man’s World》(《這是男人的世界》)開始,就有“女權”内味兒了。
還有一個這樣的情節。
金絲雀就職的這個酒吧。
一位女顧客因為笑得太大聲,被大Boss聽見以為是嘲笑自己,就想懲罰她。
衆目睽睽下,讓女顧客站在桌上,并且叫男性友人用刀割開她的裙子。
這種暴力手段,不單單是一種羞辱。
更像是一種性隐喻的強暴。
黑金絲雀看到這個場面是如何?
她不敢忤逆自己的老闆。
隻能偷偷轉頭,用手快速的抹掉了自己臉上的淚水。
導演将男人的殘暴逐漸蓄能。
與哈莉打鬥的反派,都極富男性特征:
大塊頭,茂密的胡須。
追捕哈莉的時候,火力懸殊。
一邊是機關槍的突突突,另一邊隻能靠鼻子狂吸海洛因,才得以突圍。
直到最後,哈莉·奎因和猛禽小隊們,在一個充滿女性主題的遊樂園裡。
遇到了許多帶着面具的強壯肌肉變态男們。
也依舊是用身材和體力上壓制着這些女性英雄。
當然,最後就是女性戰勝了這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男人。
而哈莉·奎因在對戰大Boss前,還說出了一番關于自我(女性)的成長宣言——
因為人們怕你
所以你才能保護他們
就像他們怕J先生一樣
但我才是他們應該害怕的人
不是你
也不是J先生
說實話,這個結案陳詞真是爛的不行。
女人為什麼被限定在害怕、被欺負的狀态裡。
哈莉也隻是經曆了一場分手。
而她從分手之前,就是拽上天的小醜女。
一邊的設定,是哈莉靠着小醜的庇護才能活到現在。
一邊,又要哈莉在分手之後,自力更生。
看似女權。
但不過是把女權,哈莉的人設搞的一團糟。
厭惡男人(小醜)的哈莉,還覺得:鑽石應該男人給女人買才對。
這又與女權相悖。
整部電影表現出來的“女權力量”讓男人一臉懵逼,而女英雄們“一拳打倒一個男權怪”又讓女人尴尬不已。
飄飄始終覺得——
女性作品最好的呈現,應該與性别對立無關。
而《猛禽小隊》卻把它做最大賣點。
結果是什麼?
當所有角色按照教條主義去填充,去設計。
抹殺的,是對豐富而多彩的人性的深入挖掘。
換來的,隻不過是又一群刻闆的工具人罷了。
矯枉過正,演變成另外一種對人性的漠視——
一邊提倡獨立,一邊拉幫結派;
一邊呼喚個性,一邊抹殺個性;
一邊要求尊重,一邊附庸強權。
大女主的力量。
所有的漫改電影裡,都希望擁有。
但能将大女主力量細化,卻沒有那麼簡單。
飄飄想起《神奇女俠》的設定。
神奇女俠橫跨戰壕間,抵擋子彈來襲,這是她的超級力量。
但這并不夠。
畢竟隻是自帶的天賦。
真正的力量是,她終于剝下了“女神”的面紗,也成為一個普通人,去感受生活。
那是她褪去天賦神力的瞬間。
卻是她展現出作為一個完整的女人,平凡而又充滿力量的魅力。
她可以選擇,愛上比自己年輕幾百歲的飛行員,再與他共享良宵。
她從一個女神,變成了女人。
當她看到自己愛人犧牲時,霎那間的巨大痛苦。
再讓她從女人,變成一個女神。
這才是她最後産生巨大能量的來源。
不是因為愛上了男人。
而是因為愛。
在《複聯4》最後,小辣椒的那種隐忍,和堅強,不是因為她必須拯救世界。
而是,她是鋼鐵俠的妻子。
她要來保護他。
所有的英雄,并不是隻有在跳脫了感情,才是擁有了最大的力量。
而是在與萬物産生感情的關聯之後。
愛與不舍。
才締造出了偉大。
這個道理,在哈莉·奎因身上也是。
别看她是一個神經病的角色,但她在《自殺小隊》裡格外乖巧。
也懂得付出。
甚至,她對愛病态般的執着。
哈莉·奎因在DC宇宙裡,一直被小醜利用,無數次地用她釣出蝙蝠俠。
但小醜一直是哈莉心裡的神。
她愛他,發瘋一般地愛他。
但她真的隻是單純一個瘋狂小妞嗎?
《自殺小隊》中一個細節讓飄飄至今難忘。
當小醜帶着哈莉來到化工廠時,問了兩個問題。
“你會為我死麼?”
哈莉,想都沒想說了,“yes”。
但,這個問題顯然太簡單,小醜問:你會為我活下去麼?
這一次,她遲疑了。
想了想,才回答:yes。
這兩個問題有什麼不同麼?
為誰而死,這隻是一時的痛苦。
為誰而活,那可能會忍受一世的孤單。
這才是最痛的事情。
所以,在《自殺小隊》裡,小醜為了救哈莉飛機出事了。
哈莉以為小醜死了。
她摘下脖子上寫着小醜昵稱的項鍊,看了最後一眼。
就這麼扔了出去。
她并沒看項鍊扔的方向。
狠心,決斷地要跟小醜分個幹淨?
并不。
項鍊不過是物件而已。
不要就不要了。
她心裡還是有那一句話:
我要為你而活。
所以,當她又看見自己隊友朝她走來時。
哈莉從沮喪,到抹一把臉,又變成了活潑可愛的樣子。
這是哈莉。
這才是真正的大女人,大女主,和女人們認可的“女權”。
任何事情都無法擊垮我。
打不倒我的,都讓我變得更強。
無需特意穿上嚴實的長褲,T恤,也無需刻意地說“不靠男人”,才是超級女英雄。
而是,擦幹了眼淚之後。
讓再一次的熱愛,再一次的重生,變得更有力量。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