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值得羨慕的?

是吃山珍海味,住寬敞舒适的房子,還是花450円買5個可樂餅,全家人一起分?也許我們下意識地會選擇溫飽和舒适,但是生活哪來的普适性,别人的人生我們又怎麼知道呢?

...

《小偷家族》:如果可以道德地活着,誰還會在二者之間做選擇

《小偷家族》講述了發生在東京一所破敗舊舍裡"一家"五口的故事,他們是這座都市叢林中最低賤卑微的社會底層——與其說他們是一家人,倒不如說他們是一類人——因為将他們維系在一起的不是血緣,而是相似的命運。

片中的奶奶對信代說"我沒聽說過誰是可以選擇父母的",信代回,"羁絆,是羁絆,就像我選擇了你,你心甘情願被我拖累"。劇中的五個人像五條無依無靠的小魚,原本随時可能被同類吞噬或者不被覺察地自生自滅,但笃深的羁絆将他們緊緊聯系在了這間狹窄陰暗的小房子裡。

...

《小偷家族》:如果可以道德地活着,誰還會在二者之間做選擇

整部電影導演是枝裕和都在用極其陰沉的鏡頭語言描述着一家人的生活,但有趣的是我們卻從近乎絕望的生存處境中看到了一些人生當中難得的溫情和柔軟。

01 現實的殘酷是,憧憬着别人的人生活成現在的自己

《小偷家族》中,大部分人都有着多個身份,甚至多個名字,幾乎每個人都活在自己或主動或被迫營造出的另一個人生當中。

亞紀給自己取名"紗香"不是因為好聽,而是因為那個叫紗香的女孩正享受着自己所羨慕的另一種人生。當奶奶到亞紀生父家中祭拜抛棄他的丈夫時,紗香簡短的一次露面就完全可以看出她與亞紀人生境遇的天壤之别。

在提到亞紀時,父母的漠不關心淋漓盡緻地凸顯出這個家庭對于亞紀和紗香的區别對待,我們也完全能對亞紀希望成為紗香心情感同身受。倒不是因為紗香的人生有多好,隻是對于亞紀來說,那是她可望而不可求的人生,隻能通過寄托希望而達成。

...

《小偷家族》:如果可以道德地活着,誰還會在二者之間做選擇

片中另外一個人,也是整個影片當中身世交代最完整的——"由裡"(有三個名字)。這個被爸爸柴田治和祥太在路邊"撿到"的女孩,真正的名字叫樹裡,但當大家問及名字時她卻說是由裡,這其中表達出女孩一邊想要擺脫曾經的生活,一邊又對新的人生抱有懷疑和警惕的矛盾心态。對于年幼的由裡來說,選擇繼續被父母冷漠與施暴,還是躲進這個貧窮的"家",在當時依然是一個問題。

...

《小偷家族》:如果可以道德地活着,誰還會在二者之間做選擇

直到媽媽信代給由裡取名"玲玲",她也欣然接受時,由裡才真正開始試着去融入到這個全新的生活當中。至于她為什麼會選擇留下,我想也許是因為看到這個家庭的溫暖、大家對于她不設限的愛,更多的是她可以躲避曾經的那些不愉快。影片後半部當信代點燃火盆要将由裡曾經的衣服燒掉而她本人表示願意時,才昭示着女孩真正地融入到了這個家庭當中。

曾經的那個不苟言笑的小女孩被這個家庭改變了,變得活潑開朗了,當她跟祥太一起對着脫殼的蟬喊加油,說明此時他們對于新生的滿懷希望。而劇中的由裡其實是家中所有人的縮影,從她與媽媽比較傷疤時可見一二。

02 生活就像寓言故事,其中存在着很多隐喻

影片中,祥太講了一個叫《小黑魚》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重複出現了兩次,開始祥太問爸爸,你知道小黑魚為什麼要趕走金槍魚嗎?爸爸并沒有回答出來。之後導演讓祥太完完整整地講出了這個故事,甚至讓他說出了其中的寓意:

《小黑魚》的故事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和家人分開,每個人都要堅守自己的崗位,當所有小魚在一起,能夠像一條大魚一樣遊動時,小黑魚說:"我來做眼睛"。它們遊在早晨冰冷的水中,它們遊在白天的波光粼粼裡,一起趕走了大魚……

這是小學課本裡的一則寓言,教育孩子們要團結家人,要堅守崗位。但顯然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的祥太并沒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他問爸爸,"那條大魚不是很可憐嗎?"爸爸回他,如果你可憐大魚,夥伴們就會被大魚吃掉。表面上爸爸是回答了祥太關于小黑魚的問題,但事實上,它更映射着這個物競天擇适者生存的社會——像他們一樣的底層人不使用手段,将會無法生存。

...

《小偷家族》:如果可以道德地活着,誰還會在二者之間做選擇

其實,魚、釣魚一直都穿插在影片之中。影片最後,當祥太被收養後再次回來看爸爸,與他一起釣魚時,祥太告訴爸爸,魚餌其實分為兩種,釣小魚的軟體假誘餌和釣大魚的硬體假誘。其實,無論是大魚還是小魚,我們都很容易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裡迷失。

...

《小偷家族》:如果可以道德地活着,誰還會在二者之間做選擇

而人生到底是什麼?是身不由己的小黑魚,還是陰雨天隻能聽到聲音看不到光亮易逝的煙火,隻能我們自己體會。

03 終究到底是誰錯了?是貧窮還是貧窮之中的人

影片最後,小祥太被山戶屋爺爺的話所感化,用極端的方式結束了他和妹妹的小偷生涯。當一切都公諸于衆時,生活在陽光裡的大衆開始用慣性的思維去評斷和質問這一家人。其中有一幕記者堵在那個曾經充滿着歡聲笑語如今卻已經被封鎖的破舊小屋前,報道:

一起生活的這家人到底處于何種目的聚在一起,目前仍有衆多疑問。

誠然,在"普通人"的價值觀裡,很難相信這一群毫無血緣關系的人可以****毫無****摻雜地因為感情生活在一起。就像當初柴田治反問亞紀覺得人靠什麼連在一起時,亞紀毫不猶豫地說,"錢,一般人靠錢"一樣。

那麼,最終到底是誰錯了?也許沒有誰有資格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回答這個問題。

就像警察對柴田信代說,棄屍是重罪,你犯罪了時,信代說:

我是把别人遺棄的人撿回來的,遺棄他的應該另有其人吧?

也許我們不能因為看到有人把屍體埋起來了就說隻有她有罪,這并非是罪惡的源頭。

...

《小偷家族》:如果可以道德地活着,誰還會在二者之間做選擇

...

《小偷家族》:如果可以道德地活着,誰還會在二者之間做選擇

當警察問柴田治,你讓孩子偷東西,内心不會感到不安嗎?

柴田治回答,我也沒有其他什麼能教給他們的了。

雖然我們不标榜教唆孩子偷盜這件事,但也不能完全否認這個毫無血緣的爸爸對于祥太的愛,畢竟那是在他的世界觀中,唯一能想到的教孩子活下去的方法了。他甚至将自己的名字(祥太)給了兒子,這份愛也許比祥太自己的父母還來得更加濃烈,不是嗎?

...

《小偷家族》:如果可以道德地活着,誰還會在二者之間做選擇

...

《小偷家族》:如果可以道德地活着,誰還會在二者之間做選擇

信代的那句"生下孩子就能成為父母嗎?"和女警察的那句"可是不生孩子就無法成為父母"值得我們深思。

結語:

還是開始的那句:究竟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值得羨慕的?

最後,樹裡回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徹底擺脫了貧窮陰暗的舊屋,但能讓她開心的依然是奶奶教他的那首數數的兒歌。當她将彈珠一顆一顆撿回瓶子裡的時候,仿佛一切都回歸到正常的軌迹,然而從樹裡最後站在椅子上對遠方的凝望來看,也許她并沒有在小屋時快樂……

...

《小偷家族》:如果可以道德地活着,誰還會在二者之間做選擇

*注:圖片為騰訊視頻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