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精神
女排精神,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從來都不缺乏精神。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教育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傳遞和灌輸民族精神。華夏民族、炎黃子孫之所以能曆經數千年還屹立于曆史潮頭也恰是因為民族精神的存在。
然而近代中華民族經曆太多苦難,乃至于生死存亡之境。救亡圖存成為中華民族最低層最底線的要求。慶幸的是中華民族久經磨難依舊堅強的站着。但在西方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沖擊下,中華民族喪失了許多原有的自信和信心。中國女排精神所處的時代便是中華民族尋找自我尋找信心的時代。中華民族需要向世界證明中華民族的偉大。中華民族從來都是不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正如《周易》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女排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傲骨。
曆史是進步的,時代是發展的。在肯定民族精神同時我們需要學會反思。生死存亡之際,無數愛國志士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诠釋了民族精神;奮發圖強之期,無數勞動者用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诠釋了民族精神。生死存亡之際愛國志士犧牲了生命,奮發圖強中勞動者們舍棄了自我。曆史走到今天,接下交接棒的我們需要思考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正因為有前人的犧牲和付出,我們才能站在更加廣闊曆史舞台上;正因為有前人的犧牲和付出,我們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自我。因此我們更應當肩負起曆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學會汲取曆史的經驗教訓、借鑒世界文明特長、重拾民族文化的自信,成為真正的自我,真正的中國人,把中華民族的精神傳承和發揚下去。
02 自我
很高興能夠看到中國電影開始讨論自我。上部感觸比較深刻的電影是《無問西東》。中國人的意識中有太多的集體和國家的觀念。當然并不否認國家和集體的重要性。在新冠肺炎抗疫情抗擊中中華民族同樣向世界展示了其偉大。但似乎中國人太容易忽視掉自我。電影中郎平對朱婷說,“我不希望你成為我,我希望你成為你自己。”作為彌足珍貴的個體,我們需要學會反思,學會關注自我。在我看來,人最重要的是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而不是成為别人覺得自己應該成為的人。
數千年前曾子就在“三省吾身”,思考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子的人。修身更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的立身之本。待到近代中國,西方思想文化的強烈沖擊,中華民族在消化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則過于囫囵吞棗。人文主義、平等民主的思想是西方啟蒙思想經曆數百年才形成和成熟的,而中國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從封建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不過短短百年時間。即使我們經曆了苦難曲折,經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但是時間仍然顯得短暫倉促。在人文主義、民主平等等思想方面,中華民族更多是被動的吸收接納,缺少自發的啟蒙和思考,在自我個體認識方面還需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我們熱愛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我們同樣也需要成為自我,真正的自我,中華民族真正的自我。就如《無問西東》電影所說,“愛我所愛,行我所行,無問西東。”
03 寬容
中華民族或許還缺少寬容。當看到郎平作為美國隊教練,在美國隊打敗中國隊,中國觀衆發出“賣國賊”口型的時候,突然感到很悲傷。或許中華民族在精神文明的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也相信電影的鏡頭也是對中華民族的提醒。
讀房龍的《寬容》,最大的感受便是世界文明的進步其實就是部寬容的發展史。如今中華民族又已站在世界曆史的潮頭,中華民族應當展示出更多的自信和寬容。中華民族應當學會用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廣博的胸懷來審視世界、看待世界。正如體育精神,不僅是民族精神,更是全人類的精神。也或許中華民族現在更需要的不是那塊金牌,而是金牌背後所蘊含的體育精神。也正如女排精神,曾經女排隊員用自我犧牲的精神向世界證明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如今我們要懂得如何傳承和發揚好昨天的女排精神。既不失頑強拼搏,亦不失彌足珍貴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