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正午陽光的新劇開播,這部劇講述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事情。劇中凱凱王飾演的宋運輝和童瑤飾演的姐姐宋運萍,雙雙考上了大學。

那個時代能上大學的人很少,而且劇中的年代是當時國家放開高考的第一年,所以對于廣大人民群衆來說,無論年紀多大,隻要能考上大學,那就是改變命運的事情。

哪怕是放在今天,高考依然是農村孩子改變命運的,為數不多的,最便捷的途徑之一。

有的人會說,高考制度不公平,憑一張試卷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太不公平。

可是同時高考也是所有不公平中最公平的方式了。對于少數人來說或許的确有不公之處,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它是公平的。

它為國家的發展,輸送了一批批人才,如果沒有高考,國家的各項發展便不會這樣迅猛。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宋運輝的爸爸在新中國沒有成立時,被國名黨捉住,雖然隻有短短兩個月時間,卻在村裡成了成分不好的人,平時受到村裡人的冷嘲熱諷,百般刁難,更進一步影響到他們讀大學,他們送去的材料被壓下來沒有送到縣裡進一步審核。

宋運輝是個固執的人,上大學的念頭在他心裡生根發芽,原本他是個膽小謙遜的人,為了能上大學,直接跑去找負責送材料的主任,背誦關于高考的相關文件,背了二百遍後,最終主任将他們的材料送到縣裡審核。

結果是他們家姐弟兩個人隻有一個名額,在宋運輝不知道的情況下,姐姐宋運萍把僅有的名額給了弟弟宋運輝。

家裡有個人考上大學,代表全家人有了希望。考上大學,意味着将來能有好的工作,好的發展,能脫離貧窮,成為人人羨慕的人上人。

隻有讀書這一條路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

宋運輝憑借好的天賦和勤奮考了縣裡第一,同時因為自己的執着争取到上大學的機會,同時因為有個疼愛自己的姐姐讓出來的名額。

他身上還背負着讓全家人脫離成分不好,以及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責任,所以他渴望讀大學。

那裡才有他施展抱負和才華的地方,才有更廣闊的天空,所以他渴望讀大學。

記得小時候我們村裡有一戶人家。爸爸是木匠,媽媽就是農村種地的普通婦女。他們有兩個兒子,在村裡好學是出了名的。

由于家裡實在太窮,供養不起兩個孩子讀書。當老大讀到高中時,父母隻好讓他放棄學業。他為此和父母吵鬧過,心裡對父母怨恨。但是沒有辦法,他還是退學了。

他的弟弟在城裡的一所高中讀書時,冬天穿着布鞋,老師看不下去了,問他為何還穿着布鞋,他說家裡窮,買不起。老師掏錢親自給他買了一雙。

他們兄弟,我接觸老大的機會多一些。那個時候我還小,并不懂讀書的好處,接近他們隻是為了滿足好奇心。

因為村裡的孩子大多是不愛學習的,他們經常不寫作業,星期天一直在玩。而他們兄弟呢?每天早早起來就開始看書,背單詞,幾乎不和任何人玩。

我爸經常經過他們家那兒,聽到他們背單詞的聲音,說像是和尚念經。因為他一點都聽不懂。

父母還拿他們以此為榜樣,激勵我們姐妹幾個好好讀書。隻要我們努力讀書,無論需要花多少錢他都會想辦法讓我們去念。

所以我很好奇,他們為何那麼熱愛讀書學習。

但是很遺憾,接觸過一段時間後我并沒有感染到他們身上的精神。

記憶中老大很溫和,總是一副笑眯眯的樣子。他從學校辍學以後并沒有放棄學業,而是開始自學,他修了大專之後自學了本科,接着考到了律師資格證,如今他三十多歲了,從事着律師的工作,每月收入不菲,成功從農村出來的窮小子,逆襲成了成功人士。

而他的弟弟呢?考上了徐州師範大學,分配到了鎮上的一所高中教書。如今怎樣我不太清楚,不過以他的勤奮程度,不會待在那個地方太久。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曾經讀書無用論具有壓倒性的勢頭,于是我們這些沒有考上大學的人,心安理得的說,那些上了大學的人又怎樣?很多人出來混的還沒有我們好。

不上大學不代表能力就弱等等。後來成年了,在社會上經曆過坎坷,嘗遍酸甜苦辣後,終于體會到自身的無知。

那些成功的,身居要職的并不都是學識好,文憑高的人,但大學生的整體機會要比沒讀大學的人高得多。

回顧一下身邊那些考上大學的人,好像真的沒有哪個走入社會以後“混”的特别差的。

反而是那些平時吊兒郎當的,要麼去工地打工,要麼開出租車,要麼開間小店,每日辛辛苦苦,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奔波勞碌。

很多人在學校裡不願努力學習,出來校門後,方才為自己曾經浪費的青春和時間後悔。

可是這個世上唯獨沒有後悔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