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1.
追劇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一開始厲緻誠從部隊回來接受家裡的企業,主要是因為他的哥哥厲緻謙突然死亡。
他的爸爸厲仲明又重病在身,作為家裡唯一的男子,他必須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重振溫達以及查出哥哥的死因。
本來因為哥哥死亡是家人最需要安慰和陪伴的時候,厲緻誠應該一回來就回家才對。
但是他沒有。他顯然對家很排斥。不願意見自己的爸爸,遇見自己的妹妹厲靳媛更像陌生一樣冷漠,不知該如何聊天相處。還是林淺在身邊教他該如何跟妹妹接觸。
即便這樣,他依舊住在公司裡。隻有在厲仲明身體不好時,厲靳媛發了視頻給他,他在心裡才會有波瀾,願意回家看看。
無論那個家曾經帶給他怎樣不好的記憶,那裡始終有他最親的人,他時刻牽挂着那裡。他的内心很矛盾,想靠近卻又不願靠近,或者說害怕靠近。
劇中始終沒有關于他媽媽的任何信息。我們可以大膽推測一下,厲家兄妹三人的媽媽早就去世了,而且是在他們年紀很小的時候。
而爸爸厲仲明作為溫達的創始人,在他們小的時候忙于公司的業務,根本沒有時間陪伴他們,教養他們。
同時他對自己的孩子們要求又很高,平時又是個不苟言笑的人。
沒有媽媽的關心愛護,又缺少爸爸的耐心教養和陪伴。漸漸地孩子們與父親産生了嫌隙。

圖片發自簡書App
2.
作為老大的厲緻謙平時表現的更懂事,承擔的更多,慢慢的養成了成熟穩重的個性,所以他一直都是厲仲明心中引以為傲的兒子。
作為女兒厲靳媛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又是唯一的女兒,加上父母對女兒的要求向來沒有兒子高,她來自父母的壓力相對小很多,能和爸爸厲仲明和睦相處。
悲催的就是排行第二的厲總了。既沒有大哥厲緻謙的穩重,溫和,又沒有妹妹的優勢,久而久之他便成了父親心中不聽話,叛逆的不孝子了。
我想正是由于這種種原因導緻厲緻誠沒有留在溫達去部隊。
他是個很悶,且不善于表達自己的人。面對任何責備隻會默默放在心裡,這就成了他們父子間的隔閡。
可是随着大哥厲緻謙的去世,父親厲仲明的老邁,他漸漸放下了心中的隔閡,體會到父親的良苦用心,體會到這麼多年來父親的不容易。他心中的壁壘漸漸松懈。
同時厲仲明在經曆了喪子之痛,企業危機以及健康問題後,他終于撕下自己臉上冷漠,堅強的面具,親口對兒子厲緻誠說:“對不起!”
這句對不起讓厲緻誠潸然淚下……父子倆徹底放下心中的防備,重歸于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3.
還有厲靳媛。她強大的外表下,其實有顆脆弱的心。她很沒有安全感。
在和顧延之的相處中,她漸漸愛上了他,但是面對顧的一次次表白,她都斷然拒絕。導緻很多網友生氣,認為她既然不接受顧的好意,為何又要吊着人家。
她不是吊着顧延之不放。她是真心喜歡他,願意和他在一起,隻是她害怕會失去,害怕那樣的感情不長久,害怕顧隻是一時心血來潮……分離的痛苦她無法承受,與其那樣不如不開始。
但是在厲緻誠慢慢回歸家庭,和爸爸和好後,她在顧延之的又一次精心策劃的表白中,終于接受了他的真心,承認他是自己的男朋友。
這和顧的真心付出打動了她有關,更重要的是她自己打開了心裡的那道門。否則顧哪怕做的再多,她還是會逃跑。

圖片發自簡書App
4.
這是很典型的中國式家庭的現狀。由于父母的期望過高,導緻對孩子要求太高,太過苛刻,而又沒有及時疏導,造成了大人和孩子間有一道無法逾越的城牆。
那道牆讓父母和孩子之間彼此怨憤,永遠不被理解,無法靠近。隻能等到孩子慢慢長大成家立業,理解父母的苦心,也隻能等到父母老邁,不那麼忙碌了,才能靜下心來仔細琢磨回味……雙方就是在這樣的時間催化下原諒彼此,慢慢靠近。
但這樣的狀态不是發生在每個家庭身上。更多的孩子長大,離開家庭的牽絆,像重生一般如釋重負。
他們不會再回到故鄉,和父母之間的接觸完全成了禮節性的儀式。
不會敞開心扉聊聊家庭工作,人生理想……
網上那些說原生家庭不背鍋的言論,是不負責任的。我們每個人個性的或多或少的确來自原生家庭,好的家庭出來的孩子樂觀活潑,内心強大。
而那些在原生家庭受過傷的人,當别人在努力如何成功,獲得人生價值的時候,他們卻在苦苦成長,探索,自我修複。他們注定要比别人辛苦,要比别人用更多的時間和心血。
但是無論如何,自己的人生還需自己負責,父母不背鍋,任何人都不會!
願我們被歲月溫柔對待,不急不慢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