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難了。”

2019曝光率最高的關鍵詞。

但有一群人,Sir覺得他們是真的不想看到這幾個字。

演員。

這是優勝劣汰極殘酷,又極赤裸的一年。

淘汰的,徹底沉船。

什麼時候能回歸?還要不要繼續走這條路?

難說。

...

留下的,力不從心。

行業縮水,機會驟減,從前渾水可以摸魚,現在蝦都難摸一隻。

苦苦掙紮,希望在哪?

别問。

隻能老老實實提高業務能力。

...

但作為影迷,Sir卻覺得——太好了。

難是困境,也是契機。

在如此境遇下,依然出挑的人,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演員。

縱觀今年成果突出的演員,你會發現他們——

無一不是手持砥砺。

無一不是經曆了一次,痛苦而又決絕的自我摧毀。

...

新生代

新生代,Sir就聊兩個。

《少年的你》中讓人驚豔的周冬雨和易烊千玺。

周冬雨,摧毀的是周冬雨自己。

為什麼這樣說?

2010年《山楂樹之戀》,周冬雨一炮而紅。

但電影劇組第一次見到這個女主角的時候,全懵了。

不美,不豔,更不像一個能捧紅的明星。

轉折發生在張藝謀第一次把拍攝素材放在大銀幕。

劇組全傻了。

周冬雨的幹淨、靈動,經過銀幕放大,效果震撼。

張藝謀挑女主的眼光再次被驗證。

理由,也簡單:

“天然的一種,她自己的味道。”

...

而之後的周冬雨,一直活在“自己”的影子裡。

靈動清純的靜秋。

堅定幹淨的安生。

拿下金馬影後的周冬雨,一直以來所展現的直率與靈氣,很難用某流派特質去概括。

表演風格,江湖人稱——“任意流”。

換句話說——

她演的,多多少少都是周冬雨。

直到《少年的你》出現。

曾國祥這次從一開始要去掉的,恰恰就是周冬雨本雨。

陳念,是她第一個和自己的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

導演就跟我說

由内而外的,不想再看見周冬雨

...

于是,導演故意設計了一個儀式感很重的橋段。

剃頭。

不止她剃,易烊千玺陪她剃,甚至全組人陪她剃。

為的就是讓周冬雨釋然地放下“自己”,塑造一個全新的角色。

...

而在她的表演技巧中,打破的第一層自己。

是直率。

全程在忍。

用衣服蓋住朋友屍體的時候;

發現座位被同學故意倒上顔料的時候;

被警察問話的時候……

...

...

...

甚至,當她一個人在家。

獨自面對門外讨債人的敲打和怒吼,她依然始終憋着自己本能的情緒。

恐懼。

試圖用面無表情,給自己鎮定的暗示。

但你仍能在眼神裡,感受到她的惶恐。

...

這正是陳念的角色需求。

她演的,不再是天真爛漫的純愛,也不是主動争取的和解。

這次,是為一個愛的人學會隐忍。

所以片中有一句為她量身定做的台詞。

關心她的警察對她說過一段話:

你見過野生動物的眼睛嗎

在它們被抓被殺之前

沒有表情

...

為什麼沒有表情?

每一刻,都危機四伏。

她沒有空間,也沒有條件去展露情緒。

身體所有感官都始終緊繃,覺察接下來會發生的危險,抵抗未來會遇到的變數,壓抑近在眼前的離别與犧牲……

她是一個人在作戰。

而表情,都是用來與同伴的共鳴的。

她關閉了自己的感性和對周遭的期待,以避免受到更大的傷害,直到遇到小北。

這也是周冬雨打破的第二層自己,靈動。

不再輕飄飄,也不再是光影中那隻自然的精靈。

看她的笑。

完全變了。

電影中在長期的壓抑下,她隻有和小北在一起,面容才又開始綻放。

但這綻放同樣有限。

周冬雨以前怎麼笑?

松弛、自然,是銀幕上難得大笑,也依然唯美的女演員。

...

而在《少年的你》中怎麼笑?

很淺,很謹慎。

甚至易烊千玺的喜悅,都比她來得直接。

...

就像是快溺水的人好不容易抓住浮木,呼吸上來的第一口氣。

彌足珍貴,但又依然後怕。

至此。

“周冬雨”消失了。

陳念,活過來了。

同樣活過來的,還有周冬雨2.0。

這依然是周冬雨,但她卻已經通過自我摧毀,來學會為某個角色,收起某部分的自己,塑造一個新的“自己”。

易烊千玺則相反。

在Sir看,他摧毀的是那個長期活在流量、人設時形成的,保護内心的外殼。

易烊千玺,第一次擺脫了市面上對偶像的所有想象。

他的關鍵詞,是狠。

陳念初見小北,他就在混雜了血的地上被打得死去活來。

當他被迫在她面前擡起頭,闖進她眼簾的,就是那狠得要咆哮出來的眼神。

...

而讓導演曾國祥忘不了的,正是他的這個眼神。

于是年少成名的易烊千玺,眼神中難得的早熟和沉穩,化成了小北自幼獨闖天涯的狠勁。

一面,尋找生存之道的殘酷;

另一面,就是為保護心中所珍視的東西而不惜一切的柔軟、英勇。

什麼也沒有,所以也什麼也不在乎,在牌場與人逞兇鬥狠,頭破血流的是他。

...

面對警察的威脅,沒打算屈服,死咬住不松口的是他。

...

打定主意犧牲自己,扮演強奸犯,兇神惡煞的也是他。

在電影中,易烊千玺某種程度上第一次堅定了自己的内心。

隻有相信角色,才敢表露這股狠勁。

同樣。

也隻有相信角色,才能表露狠勁下的脆弱。

他唯一一次流淚,是因為看到陳念的委屈。

當他望向陳念,面對自己珍視和保護的人,在他那股狠勁的深處,就流露出溫柔。

...

對陳念和小北的感情,知乎上有一個Sir很喜歡的回答。

兩隻受傷的小獸相互舔舐

兩個絕望的人相互支撐着向前走

...

△知乎

兩個不曾被世界溫柔對待的孩子,相互依偎。

但他們并不絕望,他們會被看見。

正如由于演技而被看見的兩位年輕演員,一個打破了自我,一個打破了流量标簽。

我們,自然報以掌聲。

...

中生代

2019年,給Sir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兩段表演。

都來自中生代。

一個,姚晨的《送我上青雲》。

...

△知乎評分

用行業的話說——大女主戲。

但姚晨卻沒有當大女主演。

換句話說,它摧毀的正是自己大女主的标簽。

年初《都挺好》,她潇灑、堅強。

但到了《送我上青雲》,急轉彎。

姚晨塑造的,是一個有七情六欲,為小願望,放棄大原則的“小女人”。

一句台詞,前無來者。

姚晨扮演的盛男,紅唇鮮豔,眼神專注,以全片中最放松的姿态,緩慢地說着:

“我想和你做愛。”

...

這對女人,尤其對中國女人,這是多難說出口的一句話?

但姚晨知道。

她需要用電影,替大家說一次。

往小了看。

她被動地接受疾病,被動地為治病做可惡的工作,被動地陪伴着母親。到這一刻,終于,她開始主動探索自己欲望的複出。

往大了看。

一直以來,她都在做應該做的事,和她覺得對的事。直到絕症到來,打破了所有的計劃。

這時她才意識到,這是許多女人的麻木——

一直忙着抵抗世界的自己,竟然還沒來得及了解自己是誰,自己的感受有多重要。

對盛男來說,這是探索自我的開始。

這句話,讓我們第一次看到的一個中國女人的欲望。

...

△知乎

更難得的,是姚晨在處理這一鏡時的狀态。

舉重若輕,專注又放松。

...

正如女性的聲音和欲望:

它不應以敵對的姿态出現,隻是揭開被大衆定義的羞恥下所掩蓋的真實。 

另外一段,屬于男演員。

張譯。

至于哪一段,不用Sir說了吧——

...

...

...

《我和我的祖國》,“相遇”。

沒有妝發,衣着普通,說話困難。

全程被口罩遮住半臉,演技隻靠眼神。

...

但你要知道,曾經張譯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什麼?

恰恰,是台詞和肢體。

被讨論最多,公認出神入化的一段表演。

來自《親愛的》,酒桌上的即興發揮。

韓德忠,與一幫同樣小孩被拐的父母們在大排檔吃飯。

吃着聊着,韓德忠開始說自己兒子失蹤那天的事,講着講着,他突然頭一扭,哼起秦腔。

神來之筆。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

注意看同場的黃渤與郝蕾,沒來得及反應。

黃渤明顯被帶跑一兩秒,回神後,悶了口酒;郝蕾則先是低頭,後雙手扶額。

這曲秦腔,就是張譯的點子。

帶着醉意,曲高和寡,每一次停頓、轉音,都結結實實鑿在觀衆心裡。

沒完。

唱着唱着,突然停住,張嘴含手,把手指上的殘酒舔淨。

不是怕浪費,而是點出醉态。

隻有醉了,才能袒露平日佯裝不痛、不輕言的心事。隻有醉了,才敢當衆老牛舔犢。

...

這一切,在《我和我的祖國》中都無法派上用場。

張譯怎麼做?

把所有戲,交給眼神。

面對認出了自己的戀人,他的内疚都化作回避,閃躲。

但是又忍不住悄悄去看她。

...

...

背負着機密,自己的委屈也隻能轉過頭。

硬生生把眼淚擠回去。

...

從躲避到追尋,高遠沒有話。

但是他的歉疚、委屈、渴望、釋放,都凝結在一雙眼睛裡。

這個角色從頭到腳的平淡,都成為了眼神的陪襯。

隻用眼睛就做到了共鳴,以至于有網友哭得把自己“手背咬出牙印”。

...

△來自知乎

張譯的突破,代表了所有演員都該做到的“自我摧毀”。

角色沒有大小。

演技,沒有巅峰。

忘了你曾經的牛逼,才能一直牛逼。

更何況沒有牛過的呢?

...

全員

之于演員,未來會怎樣?

今年不少人都作出了示範。

除了以上Sir提到的。

還有更多的“意外”——

比如,詠梅。

沒有自帶流量,不在女性演員的黃金期。

卻依然打破了自己演藝生涯的寂靜。

△知乎評分7.9

...

《地久天長》斬獲銀熊、金雞。

這也讓她重回大衆視野,實力終獲認可。

...

還有宋佳。

摘下少女标簽,嘗試“悍女”。

不論《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把狠辣藏于柔弱和錯亂之中;

還是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她一改通常電影中的女性符号,英姿飒爽,帥氣爽利。

...

以上這些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斬斷。

斬斷既定的形象、表演限制、固有偏見……

都讓我們看到了在“無戲可演”、“影視圈寒冬”的表象之下,不斷湧動的新的力量。

2019是改變的開始。

因為許多人的沉淪,也因為這些人的“站硬”。

我們曾吃驚于流量的巨大力量,也曾歎息于在追逐流量的市場中被淹沒的人。

但是當狂熱放緩了腳步,大浪逐漸退潮,困難就變成了機會。

留下來的,還是那些持續精進,堅持自我的人。

好的演員需要慧眼去發現。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