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与钻石Popiółidiament(1958) Popiolidiament/AshesandDiamonds

导演:安杰伊·瓦伊达

编剧:安德热耶夫斯基/安杰伊·瓦伊达

主演:兹比格涅夫·齐布尔斯基/夏娃·克尔齐塞夫斯卡/瓦克劳·扎斯特泽金斯基/亚当·帕夫利克夫斯基/博古米尔·科别拉/扬·切切尔斯基/StanislawMilski/ArturMlodnicki/HalinaKwiatkowska/IgnacyMachowski/ZbigniewSkowronski/芭尔芭拉·克拉夫托夫娜/AleksanderSewruk/索菲娅·切尔文斯卡/WiktorGrotowicz

语言:波兰语

类型:剧情/战争

上映日期:1958-10-03(波兰)

波兰 103分钟/95分钟(original:

灰烬与钻石Popiółidiament(1958)的剧情介绍

马切克是一个右翼组织的杀手,他奉命要杀死波兰的党组书记,可是在他居住的旅店,他邂逅了漂亮的女服务员,并且爱上了她,在这种炙热的爱情火焰让他开始怀疑自己任务的合理性。虽然他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在逃跑过程中还是被警方击毙

灰烬与钻石Popiółidiament(1958)的短评

  • 听候清退旧精魂

    看了一半,非常佩服瓦氏走钢丝、把握尺度的精准。想起一个笑话:
    二战结束后一个波兰农村老太看到街上贴着的照片,就说像自己的外甥。
    别人训斥她:瞎说什么,这是斯大林同志!
    老太:他是干什么的?
    答:他赶跑了纳粹。
    老太急切地问:他能不能把俄国人也赶跑啊?

  • 米粒

    三部曲落了一部没有看,不过按照这个时间顺序讲下来,第三部《灰烬与钻石》这种对战事整体的反思、迎接未知黎明前的彷徨,真是收尾收得太棒了。一部电影有个美得沁人心脾的姑娘是有多重要呢,她就等于最后照进屋子里的那束光

  • 欢乐分裂

    #重看#4.5;不惟三部曲里艺术成就最高,且与前作呼应;“战胜”后才出狼窝又入虎穴,国破山河恨别惊心,灰烬废墟之上如晨星闪烁的钻石清辉,寄寓微茫希望的爱情之光(姑娘开了美如画的窗,天光直贯天顶澄明);突现的白马,璀璨的烟火,群鸟的悲鸣,踉跄如《筋疲力尽》的结尾。

  • 冰红深蓝

    瓦伊达"战争三部曲"终章。1.战后的波兰,自相残杀又起,依然充满无尽苦难与迷茫的前途。2.英年早逝的齐布尔斯基获"东方詹姆斯迪恩"美誉,蹒跚穿过原野的死亡之舞呵!3.废墟中倒悬的耶稣,想及[地下]。4.吧台上的杯中火焰,烛照出纠结的内心。5.伴着喜庆的烟花,斯楚卡猝然倒向刺杀者怀中。(8.5/10)

  • 胤祥

    瓦伊达第一次转型作品,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转向美国黑色电影与黑帮片;旨在“表达强烈的情感”。剧作集中在24小时中各方政治势力的暗战。问题在于理念先行,又过分强调其中概念化的题旨,前半部很不错的惊悚片气氛在后半部散了架。机位较低,画面结构比较精细。倒挂的耶稣像、白马、欧洲胜利日的烟花

  • 一只麦麦

    印象最深是丰富的影像层次。酒馆中的暗杀计划,宴会上的灭火器混乱,死在凶手怀里,背后是庆祝波兰解放的烟花绽放。疯疯癫癫的小人物,戴墨镜因过去常在下水道,下水道里倒悬的耶稣,内心斗争时身后的白马,纷飞白床单上的渗血,挣扎着在乌鸦盘旋的无边垃圾场上死去。这个时代无对错,灰烬之下有钻石。

  • seabisuit

    用一个人的命运来反衬国家,和后来的同流者很像,演过手稿和一代人英年早逝的齐布尔斯基把那种爱情政治矛盾又复杂的心境用戴墨镜串起了战争三部曲,开头结尾死亡的荒谬误杀与被杀在垃圾场废墟终结。神来之笔的惊喜镜头也很多,点题诗雨中白马倒挂耶稣酒杯火焰,刺杀后胜利的烟花。资料馆瓦伊达回顾展。

  • 17950

    波兰JAMES DEAN?我晕!

打开App,看更多热门短评

灰烬与钻石Popiółidiament(1958)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