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映画が时代を写す时侯孝贤とエドワード・ヤン(1993)的剧情介绍
1993年的台湾,那是个看电影前还要唱国歌的年代,西门町红楼剧场仍是放映电影的戏院。在传统文化孕育下成长的侯孝贤,带著《戏梦人生》赴日宣传;深受西方现代文化薰陶的杨德昌,则在台北拍摄著《独立时代》。两位风格迥异的导演,却有著共同的使命——以电影,留下属於台湾的样貌。
从歷史观点切入,探討台湾因战爭殖民所带来的复杂文化结构,贴近日常的视角,记录两位台湾电影巨擘,如何用各自的镜头语言,在《悲情城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拍出台湾乡村与都会的过去及现在。从中美建交、庙口露天电影院等活动中,爬梳政治对电影的影响,以及电影形式存在的各种可能。日本影帝柄本明担任片中旁白,片长仅47分钟却弥足珍贵。
「拍摄这部纪录片,对我后来走上电影之路,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转捩点。」——是枝裕和
从歷史观点切入,探討台湾因战爭殖民所带来的复杂文化结构,贴近日常的视角,记录两位台湾电影巨擘,如何用各自的镜头语言,在《悲情城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拍出台湾乡村与都会的过去及现在。从中美建交、庙口露天电影院等活动中,爬梳政治对电影的影响,以及电影形式存在的各种可能。日本影帝柄本明担任片中旁白,片长仅47分钟却弥足珍贵。
「拍摄这部纪录片,对我后来走上电影之路,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转捩点。」——是枝裕和
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映画が时代を写す时侯孝贤とエドワード・ヤン(1993)的影评
是枝裕和执导,NONFIX出品,作为电视纪录片的《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连海报都没有(豆瓣条目现有这张是错误的——但可能也无所谓错误,因为它本来的选项就是无)。录像带画质,47分钟。是枝裕和拍摄完成后二十几年,才在影展有 ...
好感恩金马赐我机会看到这部抢票彻底失败的片子,也感谢是枝裕和记录下了逝去时代的影像资料。看到杨德昌桌上贴著Woody Allen画像,侯孝贤身旁摆著巨幅曼哈顿海报,侯导说阿巴斯说他看了戏梦人生一夜未眠⋯有一种我的电影之神们匯聚在一起的恍惚与幸福。快结尾时杨导说一个人应该先是人,然后才是什么中国人美国人台湾人上海人(大致 ⋯⋯之类的)前提是人;侯导说他要拍关於中华民族这个民族的电影。我特別难过,有一种人类越活越狭隘的伤心。
#金马57# 第二次看就很不一样的感觉,第一次时候太激动了想要记住一切,第二次都在想他们没说出来的话是什么。看动態的他们时都是笑,但出影院后那种消逝感侵蚀了我。
真的真的真的太猛了!这个纪录片!“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混乱的时代”,是枝裕和这片,比阿萨亚斯那个还好。这片资源之罕见(二十多年后才放映,接近三十年后才有资源),到翻译之复杂(日语闽南话英语甚至还有上海腔国语),以及必然无法在网盘存活的真实内容。它纵观了谢神之电影,胶片之谢幕,电影院之隐没,侯孝贤与杨德昌疏远独立(时侯孝贤拍完《戏梦人生》/杨德昌在拍摄《独立时代》)……既像是枝桑深怀个人情感的认亲书简,更是台湾电影史不可抹去的重要史料记录。
讲的是,拍着好男好女的侯孝贤、拍着独立时代的杨德昌、一场流动电影院的放映、历史悠久的红楼剧院、旧矿区的废旧影院。借两位名导引出台湾电影时代的变迁,以及现状发展的担忧。宏大的主题四十几分钟还是太短,但一位还未成名的巨匠站在镜头这端记录下另两位巨匠,单这件事早足以让人觉得妙不可言了。
台湾电影有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