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疲力尽Àboutdesouffle(1960) 断了气(港/台)/欲海惊魂(港)/筋疲力尽/精疲力竭/穷途末路/Breathless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编剧:弗朗索瓦·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克洛德·夏布洛尔

主演:主演:珍·茜宝/让-保罗·贝尔蒙多/达尼埃尔·布朗热/亨利-雅克·于埃/罗杰·哈宁/范都德/克洛德·芒萨尔/莉莲·德莱弗斯/MichelFabre/让-皮埃尔·梅尔维尔/让-吕克·戈达尔/里夏尔·巴尔杜奇/安德烈·S·拉巴尔特/弗朗索瓦·莫瑞尔/JacquesLourcelles/热拉尔·布拉什/菲利普·德·布罗卡/JoséBénazéraf/让·杜歇/雷蒙德·亨特利/Louiguy/GuidoOrlando/让-路易·里夏尔/JacquesSiclier

语言:法语/英语

类型:剧情/爱情/犯罪

上映日期:1960-03-16(法国)

法国 90分钟

精疲力尽Àboutdesouffle(1960)的剧情介绍

本片和特吕弗的《四百击》同被誉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之作。
身无分文的街头混混米歇尔(让-保罗•贝尔蒙多)从马赛偷了一辆小汽车,驶往巴黎的路上,他因超速行驶被警察逮住,为了脱身,他开枪打死一名警察,来到巴黎后,他躲进当记者的女友帕特丽夏(JeanSeberg)处(躲避警方的通缉之外,他还想方设法讨回一笔卖车赚来的钱)。帕特丽夏去报社时,遇到警长,对方要她一有米歇尔的消息就打电话相告。对米歇尔,帕特丽夏心态复杂,一面深深为他对一切都无所谓的劲儿着迷,一面却嫌弃他太吊儿郎当。

精疲力尽Àboutdesouffle(1960)的短评

  • 冰红深蓝

    【上海电影节归来】戈达尔处女作,法国新浪潮标志性作品。本片最大贡献在于对跳接(Jump Cut)的首次大规模使用,打破了好莱坞的连贯性剪辑传统(以30度规则为主)。在廉价旅馆拍摄的23分室内调情戏和夸张的结局都让人印象深刻,也引出了存在主义色彩的思索: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虚无。(8.0/10)

  • Winnie

    女主美绝了发型50年不过时

  • jj73浅之

    在这群新浪潮大神的脑中,挥霍青春、追寻爱情和直面死亡永远是最正经的事

  • CynicDogAldaev

    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跳接"这种手法从穿帮上升到了电影语言的领域.其实都是逼出来的,因为胶片不够,所以只能这样.

  • 喻鸣

    本片灵感来源于特吕弗看到的新闻,他将收集的剪报交给了戈达尔,后者不负所托。虽仍能看出不少偶像雷诺阿、希区柯克的痕迹,但无视传统的跳切、嘲讽主流的价值观、虚无主义的态度已足够让人大惊失色,此后一直走在电影革新和实验的前列。而梅尔维尔也正如他在片中所言“成为不朽,然后死去” 。戈达尔影展。

  • 无心

      帕特莉霞:听着,最后一句真美。(望着米歇尔)“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你呢,你选择什么?
    米歇尔:选择悲伤,这太蠢了。我选择虚无。这也好不到哪儿去……但是悲伤是一种妥协了。要么统统归我,要么一无所有。

  • 帕拉

    看的最为顺畅的一次戈达尔。戈达尔特喜欢拍着演员,然后将镜头拉到其他书画作品,或者直接出现几个单词。表示关注台词最享受,冷不丁就蹦几句经典出来,直接吓尿。影片的最好一幕好熟悉,《白日焰火》是在致敬么?

  • Mr.Savage

    59年,一个叫戈达尔的小伙子拍了部痞子跟姑娘的电影,因为胶片不够,他想了个招儿来剪片子。后来,戈达尔成了大师,于是,后来者纷纷惊呼,卧槽,跳接诶,牛逼。连这个故事,都可以变成萨特和加缪的存在主义的另一版本了。

打开App,看更多热门短评

精疲力尽Àboutdesouffle(1960)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