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在镜中Såsomienspegel(1961)的剧情介绍
本片是伯格曼“神之沉默”三部曲的第一部,于1962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犹在镜中Såsomienspegel(1961)的影评
虽然没有弄懂影片中探讨的宗教议题,但还是很喜欢这部。当角色说出的话与平时我只隐藏在心里的想法重合时,我就再也无法以观众的视角看待这个故事了。我不需要刻意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因为他们就是某个我的化身……引号内的句子均为电影台词忍着痛 ...
是截至目前最喜欢的一部伯格曼,范围不大但内容很丰富,不同段落的内容实质是围绕着一个点的…很多地方互相呼应印证,像一个螺旋绕线的纺锤。就主旨而言和最近看的殉道者某些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但完全不一样的拍摄手法,或者说是对神的证明方式不一样 ...
父亲对家庭疏于关照以及智性上的冷漠(即便是临近死亡前意识到的爱也未完全打破这种冷漠),女儿病后的敏锐感知和摆脱囚笼的挣扎,无疑是关于镜子的映射。一开始父亲活在镜子那边,女儿活在现实这边,随着儿子戏剧的演绎和日记事件衍生的情绪等等,父 ...
爱就是神的证明?神是蜘蛛?总感觉伯格曼总是在结尾把如此激进的格调败下阵来。对神创论总该是用坚定激进的态度去否定。这部片的镜头也有些不同,似乎少了许多他曾特有的特写镜头,成了一个多中景甚至远景叙事的电影,这在更大程度放弃了对观众观感的 ...
我看电影并没有逻辑上的顺序,比如按年代、导演、类型、产地之类的;经常是随缘了解到一部还不错的就找机会看下去了。第一次知道《犹在镜中》是阅读麦基的《故事》,书中以此为例介绍了场景分析,那时我并没有特别注意电影的导演,直到真的看完,才发 ...
《Såsom i en spegel》上帝不在,见蜘蛛存在;上帝是爱,却变态畸爱。岛屿上的黑白世界,肉躯下的冷暖人心,女人大病未愈性情不定,狂躁疯魔不是病,是逃避现实的故意;丈夫罔顾实际盲目用力,理智至上不是爱,是一厢情愿的献祭;父 ...
7.4分伯格曼“神之沉默”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最美好的来自于巴赫的钢琴曲背景乐以及法罗群岛上美丽的风光,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电影对于宗教信仰和精神分析的结合,直击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黑暗,共出场四个人物:父亲、女儿、儿子 ...
心中有爱,神即存在。心中无爱,神也无奈。
“有人渴望爱,有人拒绝爱…人生就像梦境,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上帝并没有来,上帝始终没来!上帝是一只蜘蛛,上帝是爱?至诚的信仰迷失了希望的光,沦陷在疯狂的泥沼中。
哥林多前书13章12节:“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如今这世界到底是温暖的荒凉呢,抑或离开幻象。尽管伯格曼生活一片狼藉,但是如他所说他决定要成为最成功的人,这信念模糊却清晰。
又是让自己逼格捉襟见肘的作品。说话与行为方式都缺少生活气息,更多的是文学性与舞台剧化。最后点题,爱即是神,有爱在身边就有上帝在身边。
最难面对的是自己的怯懦,当外界的压力不存在的时候,自己就成为自己最大的监牢。看伯格曼的时候,会觉得疾病和健康并没有真正的分割线。疾病不过是对抗生活中其他更加不愉快的事情的手段。
#2018年六月第三遍重看#室内剧,大提琴,对戏剧的热爱,对死亡的探寻,对宗教的质疑,对父亲的诘问,法罗岛上的木屋,所有经典元素集结于此;布光技术一流,光线明灭间的面部特写;黑暗之光,互呈镜面,无法交流永远孤独的主题;伯格曼一生就是一部完整的作品,此片正处于60年代最暴风骤雨的转折期。
"神之默示"三部曲之首,精妙的室内心理四重奏。令我震慑至极的快速叠化:乱伦序曲-船外V架,暴雨如注,构成光影与声效的双重跳切。以倾斜船舱与龙骨外化扭曲畸变的心灵。墙缝,对门祈祷,亲情冷漠,沉默时的直升机嗡嗡声;上帝是蜘蛛,上帝在爱之中。| 艺术家:世人终将遗忘我,唯有死神疼惜我。(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