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女传Pepi,Luci,Bomyotraschicasdelmontón(1980) 佩比、卢西、邦及不出众的姑娘们/佩比、露西、伯姆和其他姑娘们/列女传/Pepi,Luci,BomandOtherGirlsLikeMom
烈女传Pepi,Luci,Bomyotraschicasdelmontón(1980)的剧情介绍
烈女传Pepi,Luci,Bomyotraschicasdelmontón(1980)的影评
在不知道看哪部电影的时候,我偶尔会打开豆瓣,选择一个导演,让他/她的作品以时间顺序排列,拉到底,从第一部影片开始看。或许这可以称之为影迷的形式感,这样可以从作品的角度去感受一个导演在美学追求、艺术风格上的流变。平时还想过以时间顺序去 ...
大师之所以日后成为大师,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有常人不具备的勇气和胆识,而并非技术层面的东西,而后者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那样的预算与那样的处境下,可以完成这样一部作品,真是惊人。没有廉价感,或者说,用到极致的廉价感灌入斑斓的服饰、场景与神态,连故事都格外斑斓。不知道走向,也不想知道结局,反正万事万物都在躁动,都在探寻,都在任何答案狂风暴雨砸下来时安之若素,所以是有趣的,是有时代性的,是有之于迷惘、疯狂、伤痛的抵御能力的。那些匍匐的人啊,被伤害的,被鄙薄的,被践踏的,一个又一个,活得灿烂又自若,好爱这些野生植物般的女人和边缘群体,阿莫多瓦从一开始,就在怪趣中发力和借力打力,同性恋、异装、虐恋、性向流动,渗入波普、音乐、文学、广告、言辞、暴力、想象与挑衅,流光溢彩。0917凌晨在小溪家看了一半,今晚补齐。
从后期的阿莫多瓦电影向前期作品追溯,其作者性元素一以贯之,并且常有新的变化在尝试。早期长片处女作里,表现出对女性意识和性别取向的强烈关注,也称为后来不断发觉的个性标签。片中的时代背景像极了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吸毒、性解放、嬉皮士、摇滚乐,是典型的躁动、迷惘的一代人群像,阿莫多瓦赋予角色更多的夸张喜剧效果,用这种狂欢去宣泄荷尔蒙,去对抗压抑与禁忌。阿莫多瓦的结尾不是在狂放、躁动中迷失堕落,而是带着对“堂吉诃德式”的理想者的赞许,这也是阿莫多瓦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最动人的弧光。
1、读完阿尔莫多瓦访谈再看这部片儿,糟粕之处还有,但是理解到位了很多。2、波普文化(尤其是动漫)+朋克文化+虐恋文化+性文化,马德里新潮派大亮相。3、广告作为媒介的自反,以及片中佩比(卡门·毛拉)写小说和拍电影的自反,使得这片还颇有些内涵。4、阿尔莫多瓦以后片子的原型。
7.6;i've got the gift to imagine a happiest ending ever, which is the only way to make my life go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