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息之地(2025) 大地之子/LivingTheLand/TheWindIsUnstoppable

导演:霍猛

编剧:霍猛

主演:汪尚/张楚文/张彦荣

语言:汉语普通话

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2025-02-14(柏林电影节)

中国大陆 130分钟

生息之地(2025)的剧情介绍

因父母工作原因,十岁的徐闯一直寄居在乡下姥姥家,他和堂舅李饱的儿子赖蛋是一对好朋友。1991年,徐闯经历了家族中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在岁月静流之中感受着亲人之间隐忍又浓烈的情感。那一年的乡村也在悄然改变……

生息之地(2025)的短评

  • 渺小的45°

    【第75届柏林电影节 个人第一场】2.5/5 也是个人第一次参加柏林电影节,第一场只能说失望至极,国产电影是摆脱不了拍裹脚布的文青病了吗?导演画面拍摄的确实不错,但几乎3/2的画面不是为镜头服务的,说白了就是废镜头几乎充斥着全片,阿巴斯可以不用语言只用镜头去让画面充斥着文学,但该片却恰恰相反,充斥着无意义的语言和画面,让镜头失去了应有的服务电影的作用。难怪柏林电影节越来越没落,对提名影片质量用点心吧。

  • 嘟嘟熊之父

    一部立体的详尽的冷静的生猛的以个体-家庭-村庄-国家为脉络梳理而成的民族志。公序、陋习、人情、苛政,历史伤痛、外部价值冲击、老天的冥冥安排,以及刻在骨子里的情感回避、竞争焦虑与集体依恋。

    七嘴八舌难以辨清源头的对话,与大自然的声响重叠在一起,连同庞杂纠缠的人物关系网,构建出近似动物性的部落群居生态。每一幕都如此喧闹,直至产生呢喃的错觉,真空般陷入寂静孤冷。

    事件的发生与翻篇如此迅速,似乎没有什么是值得被诉说或纪念的,但桩桩件件又如幽魂般被悬置在土地上空,微小的变动便可以左右命运。情感的外露总是发生在辛苦劳作的间隙,或发生在远离人群的角落。

    老人与孩童被置放在影片的两端,一切的人事物在他们的目光中产生倒影,我们也得以自由地游走于天真与通透之间,他们的同框,是我们唯一得以喘息的温暖瞬间。

  • 资深病患

    乡村苦难题材=青年导演国际电影节入场券≠好电影

  • Psychodeus

    乡村魔幻现实真是一种巧妙的把人们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联系在一起的表达方式。婚丧嫁娶是个不断回归轮回,矛盾在人们内部转移掉,消化掉。倒不是展现人和土地之间的苦难情节,只是用一种略带感伤的视角将之讲述。新挖开的红土氧化后就泛黄。血液在流水之中消散。群像中没有落下对细节的把控。蛮好的。

  • 韩的西姆拉

    # 75 Berlinale City Kino Wedding 赫南捞翔支持过 长评

  • 红酒与谋杀

    重回民族电影的3.0层级,作为中国乡土题材影片这已是顶天的创作姿态和创作方法了,几乎是用杨德昌《一一》的内在结构原则拍出了一部91年河南农村的情态-氛围电影。从孩童视角的穿插、环境语源的建立到家族群像的刻画,再至生活原貌的描写,详实鲜活且视野开阔,霍猛进步巨大,如今根本没有什么华语片能够达到本片的群戏水准,联通众多人物并做出如此强大的共融性、质感性与平衡态,可以说这次霍猛彻底解决了前作在表演调度上的问题。比邻而居又无地容身,服丧哭丧,成家立室,四季轮回,生死有命。不煽情、不刻意,不矫作,耐心地静观、隐秘地批判。不经“干预”的、未经“雕琢”的古朴化,游动地揭示出那个完整辽远的格局。一抹鲜血流入河水后马上消散,外溢的个体伤痛被无情地稀释,就好像一切从未发生过。绝不是《隐入尘烟》之流能与之相比的。

  • 咯咯精

    您也是第五代

  • 胤祥

    #11016。75th Berlinale-主竞赛入围。河南农村版《一一》。大时代的变局(1991-1992)以一个大家族的提喻展开,涉及诸多能说不能说的历史与现实议题。导演展示了非凡的对非职业演员指导和大场面调度的能力,开场葬礼拍得尤其精彩,可以与《阿尔卡拉斯》一比。影片声音设计非常出色,用丰富的画外声音和细节对河南农村声景有很好的展现,也敢于挑战重叠对话。不过可能也是场外因素中间有些地方拍得语焉不详,另外有些地方可以再简练些。言而总之绝对是今年华语佳作。目测可以蹲个奖。

打开App,看更多热门短评

生息之地(2025)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