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Sir在微信上,老被三句话怼得上头:
“听我的。”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是你的错,你的错,你的错,但还是我的错,我是老板。”
你也遇到过?
Sir告诉你,可不止三句。
网友命名:“明人明语”,学名“明学”。
创始人,黄晓明。
曾经的“内地第一小生”,突然被推上风口浪尖。
全凭他本人多年的努力。
作品里,他从“第一油男”,到“第一霸总”,多年引领潮流;
现实中,他人设也站得稳——
直到今天,落得被群嘲的境地。
为什么引起群嘲?
影响力是因素,但Sir觉得更多的,因为“黄晓明们”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
所以,借黄晓明事件,Sir今天想说清楚三个问题——
他的话错在哪?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他到底,傻不傻?
不止为黄晓明,更供各位潜在“黄晓明们”一个自省的机会。
事情源于真人秀节目《中餐厅3》。
结合“剧情”,Sir先理理黄晓明背后的心理逻辑。
第一句,“听我的”。
这个词在节目里算是高频。
到地方进门,黄晓明连搬行李这种小事都要抓在手里,“听我的,不许受伤,别一个人拿行李”。
忽略杨紫、秦海璐两位女士的真实感受——我们不至于弱到连小行李都搬不了。
开业后在后厨,大家手忙脚乱,客人点的好多份套餐都没上。
ABC三种套餐,无人统计,主厨也无暇去数。店长黄晓明来催,主厨只能问“你告诉我现在有几套?”。
但似乎只动口不动手,出现不同意见,油盐不进。
一句,听我的,结束对话。
可惜,抢夺话语权后,他并没有给出有建设性的提议。
不仅在树立权威,更是一遍一遍对自己强调,掩盖内心的虚弱。
简单说,他要面子。
第二句,“我要我觉得”。
杨紫受伤,黄晓明觉得去医院是最稳妥决定,于是饭桌上,黄拒绝了杨紫再涂药的请求,直接说出了那句“明言”——
我不要你觉得 我要我觉得
了解黄晓明的人知道,这是他在人际交往中的典型话术。
就像他对心爱女人的态度,土味情话说的,履行起来也是重量级。
但很多网友看到的只是他主观的控制欲和霸气,却忽略了语境。
黄晓明本意是想用最不计成本的方式表达对队友的关心。
的确有点大男人了。
但他骨子里相信这种大男人的担当。
而且一旦付出,他首先就被自己的慷慨感动坏了,所以,“我觉得”比“谁觉得”都重要。
第三句,杨紫、王俊凯两个“小朋友”录了一段视频模仿明语,上了热搜。
其中,杨紫活灵活现展示了黄晓明开会时批评对方的状态。
先是轮番指出队员犯错了。
但直到最后,结论是,还是我的错。
依然要看语境。
Sir认为节目中黄晓明全身心地代入店长角色,开会时认真指出其他队友的“问题”,一些他认为不妥的bug。
他无意甩锅,所以说到最后,他又主动承担起所有的过错,因为自己是店长,必须第一个背锅。
客观分析,黄晓明的话,都没错。
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这就是所有“不会说话的人”的通病——
无法掌握分寸感。
黄晓明的话都没有错,只是表达方式让人不适。
前店长赵薇,就是模范。
她的分寸感来自于,说出自己想法前,换位思考。
比如,第一季员工会议。
黄晓明越权批评同是员工的周冬雨。
对方一脸懵逼。
尴尬发生前,赵薇出手。
她没有直接喝止黄晓明,反而用赞赏的话术,说出黄晓明的用心,最后还用玩笑话,替周冬雨说出她的尴尬之处。
黄晓明:你有时候容易把客人的东西给忘了
赵薇:你想得特别多,你把我们变成一种特别会管理,希望我们是能扶起来那样
关键是,我们也不一定扶得起来的
消除严肃气氛,打消各方顾虑。
完美。
第二次,是一对一的对话。
张亮在做饭,赵薇眼看他满头的汗就要滴进锅里不卫生。
她也没有直说。
而是用关心的语气,说对方辛苦了,要给他搽汗。
目的达到,还让嘉宾觉得店长体贴。
两人的话术对比,让许多网友想起了自己身边的一群人。
尤其黄晓明。
对,就像那个职场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烦人领导。
Sir在这里不怕死地说一句……
各位老板,黄晓明都替你们背锅了。
你们能不能反省一下自己?!
黄晓明不只是你的领导。
还可能是你不那么熟的同事,找你帮忙的朋友。
一旦陷入尴尬,他们会立刻找补。
而且90%的情况,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微信群里尬聊,开玩笑;请你吃饭,强行送礼;一旦受阻,又傲娇起来,故态复萌。
目前看,黄晓明是这样做的。
为了挽救危机,黄晓明发了一条自嘲微博。
请注意被网友圈出来的“抽奖条件”:要求网友们叫他晓明哥……
结果。
评论里根本没有人要抽奖,继续猛烈吐槽。
为什么?
黄晓明以为自黑很管用,就像之前杨幂在婚礼时主动玩“脚臭”梗。
但是,时移世易。
杨幂已经成为流量明星不会演戏的典型案例。
自黑能管用一时,但未必一直管用。
就像嬉皮笑脸,也不是长久之计。
黄晓明并没有意识到,他被群嘲,表面上看是在真人秀节目里的霸道做派。
实际上,是人设与业务能力产生悖论。
更是观众对黄晓明演技长久压抑后的集体爆发。
“德不配位”,似乎一直是黄晓明的标签。
提到演技,油腻印象挥之不去。
他自己也清楚。
最近在某个视频访问时承认拍了一些不好的戏,动机就是男演员的中年危机,希望多一些尝试,结果失败了。
Sir看过这段访问,认为他心里是明白的。
他不是没有拍过好戏。
甚至有两个角色,公认不可复制。
《风声》,日本军官武田。
角色压抑、变态,黄晓明人高马大的扮相里夹杂了疲惫、紧张,虽然个别动作还是略有浮夸。
但是有一场他与影后李冰冰的对手戏,步步惊心。
他用标尺去衡量女性身体,游走逼近猥亵、侵犯的底线。
李冰冰的情绪一点点地崩溃,也帮助黄晓明进入状态。
其次,《中国合伙人》成东青。
让黄晓明从“闹太套”笑话里走出来的电影,可以说是他目前最自然、亲切,甚至有时代质感的角色。
陈可辛功不可没,将黄晓明性格里的臭屁发挥出来,又通过造型压制他的帅。
黄晓明当时的状态刚刚好也是对的。
他曾经接受访问说,“闹太套”以及“增高鞋”等笑话是他第一次被群嘲,心理压力很大,几近抑郁,失眠严重,需要靠吃药才能入睡。
所以,陈可辛的橄榄枝递得很及时,他看剧本的时候也能体会到角色成东青从土鳖到成功大拿,再受挫,然后又恍然大悟重振旗鼓的潮汐全程。
《中国合伙人》里成东青那一哭,紧闭嘴,只从喉咙里逼出一阵又一阵呜咽声。这场哭戏,是他临场发挥,是真喝醉。
正片被陈可辛用上,大为赞赏。
不少专业人士也真心夸过黄晓明。
《父母爱情》《琅琊榜》导演孔笙——
从最初我就觉得晓明非常合适这个人物,因为从《北平无战事》的时候我们就和晓明接触过,觉得他生活当中就有这个大哥的气质。我们觉得人物合适,再加上晓明也愿意来演这个不是绝对男一的人物。
我们觉得非常好,态度也非常好,而且经过他的努力,大家共同的努力,完成得特别好,我自己都觉得大哥最后那一笔非常感人。
《无问西东》搭档演员章子怡,“他身上的那种自然可以发光”。
我觉得晓明表现得不错,我们俩做对手挺舒服的,他没有特别要扮演帅气,因为这个角色也是很朴实的,他很真诚很自然,他没有特别使劲去演。我觉得他身上的那种‘自然’是可以发光的。
但毋庸置疑,这些仅有的闪光,被黄晓明更多糟糕的选择埋没了。
所以,他为什么会说出那些话?做出那些蠢事,并一直这么做?
因为他的专业,始终没有被承认。
正如我们身处的职场般残酷。
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情商、口才反而会被人认为是油腻的表现。
微博上有一道题,一个脾气臭但是业务能力强的职员,与一个老好人但干啥啥砸的员工,你选谁?
很多网友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
你看,大家心知肚明,业务能力才是黏合职场关系的钢筋水泥。
《中餐厅》也是这样。
作为演员,一个创作者的好作品,能帮助TA获得一些社交平台的“豁免权”。
热情的观众是可以原谅他在底线之上的“臭脾气”。
随便举一个例子吧。
比如Sir前不久聊过的彭磊,按北京话说,嘴欠不欠,那是真欠,但是照样万人迷,还不是因为他的“一些烂曲,流窜九州”。
观众又不跟你回家过日子,评价创作者的实际上就一个标准,业务能力强不强。
演员黄晓明,最该硬起来的,还不够硬。
黄晓明绝对有真傻的地方。
甚至,他一度以“傻孩子”闻名。
初中看武侠小说,被妈妈抓包赶出门外,“被赶出去”的恐惧就足以让他收心,愣是憋了一年到考上高中。
上大学家里人手牵手把他送到宿舍,快三十岁了出门回家都要主动跟爸妈打招呼“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循规蹈矩,对规则严格遵守,不会发散,不懂变通。
最著名的段子,大学时期班主任,称他为“漂亮的木头”。
专业课时差点把人气崩溃。
老师想给他解放天性,让他开发一下瞬间调动自己情感的激情。
他与老师的一段对话,大家来品品:
Q:黄晓明你给我发一下脾气。
A:报告老师,我不会。
Q:你可以跟别人吵一架吗?
A:报告老师,我妈妈说的,吵架不是好孩子
Q:黄晓明你给我表演个捉蛐蛐。
A:老师,青岛没有蛐蛐。
Q:那蝴蝶总有吧???
A:蝴蝶公园里才有呢……
Q:那好,现在就是公园,你能逮蝴蝶吗?
A:报告老师,我腿不行。(脚被吉普车碾)
老师枪给你——
即便成名后,还是改不了。
做访谈,说到自己是浪漫型,对方喜欢玫瑰,就99朵200朵300朵地送,结果被逮到破绽,被逼问对方是谁。
他一笑,硬撑着把话说完,“我是属于比较浪漫的类型”,对方再被逼问,他就摇着头傻笑。
有次他去台湾宣传,竟然被曝出——
其实是被台湾记者下套了——
台湾记者有人问:“晓明,你有胸毛吗?”黄晓明愣了愣回答:“有啊!”记者就告诉他,有胸毛的一般性能力都很强。第二天,各大媒体的内容就成了黄晓明夸自己很棒。
丁是丁卯是卯。
还是那个被吐槽了很多的段子,他上《康熙来了》,跟小S说小时候长得像哈利·波特,被导演选中去拍戏,但自己太害羞遮着脸,尽管导演觉得自己好看,但因为害羞也没拍成。
被小S截胡吐槽——
他怎么看得到你
那导演根本就是胡说嘛
思维跳跃又古灵精怪的小S绝对是黄晓明的天敌。
小S说“提到感情你就是我不想回答的表情”,本意是想让他聊下感情生活。
黄晓明get不到。
而是直愣愣地顺着她的话,想了想然后点头,“嗯我不想回答”。
……
黄晓明傻吗?
Sir认为不傻,准确地说,是“慢”。
思维慢,反应慢,但勤勤恳恳。
Sir注意到一个细节。
当年被小S呛声之后,那年在《鲁豫有约》采访里又被问到导演面试的经历。
这次,他的描述变了。
更细,更具体。
但因为我太害羞,老师捂着脸
打死也不肯抬头
放手,然后就放一下又赶紧捂上
可是太害羞了,我们没有办法拍
你看,他分明get到了。
只是需要时间,慢慢消化,慢慢改进。
他的性格,还是北电时的班主任说得准——
黄晓明让他去做那种事,就是让你把这事做好,他就能做好
让他(做)创造性的,估计够呛
关掉镜头,离开聚光灯,他在生活中是可靠的暖男。
正如此,他在圈内口碑一直配得上“大哥”之称。
在《快乐大本营》玩游戏,何炅头上粘到颜料,别人都在笑,唯独他看到了,径直过去帮他擦掉。
嘴甜,能讨长辈喜欢,能让场面好看。
这些时刻,都是在不经意间被捕捉到的。
所以黄晓明到底傻不傻?
这个问题Sir无法回答。
因为在他身上,Sir看到了两种人设的割裂与游离。
甚至,在这个年龄阶层里的明星身上普遍存在。
宋佳,演员人设专业勤奋,时尚人设锦上添花。
可《小姐姐的花店》里偷懒,说话直性子,没有眼力见儿等表现,让女神走下神坛。
还有之前《花少》里的公主病许晴,《旋风孝子》郑爽的镜头焦虑……
演员们一个劲想跟上潮流,展现自己。
却一个劲给自己添堵。
Sir理解这种焦虑。
但Sir更希望在焦虑的同时,相信一件事——
如果你“不傻”,别自作聪明,有人迟早能看到你的“假”;
如果你“傻”,别走捷径,有人迟早能看到你的“真”。
于明星,于我们。
都一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