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一直在致力于培养乖孩子。乖孩子适合读书,但乖孩子读书到一定程度,会发现自己只是乖孩子,不是聪明、天才的孩子,怎么都干不到天才的位置。

很失落,出来混社会,发现乖孩子又玩不过那些“坏孩子”,在同一个职场,嘴巴笨拙,性格呆板,无法成为最受欢迎的那类人。这就是大多数人的人生。

弗洛姆认为,虽然我们一直在谈论爱,但其实很多人都并不具备爱人的能力。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他还认为,要想拥有“爱”的能力,首先要放弃自恋。其次是要抛弃父母以及成长过程对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拥有完整人格的人才会真正有“爱”的能力。不再因为对某种自身缺乏之物的向往而爱。弗洛姆在不断失败的爱中,直到五十多岁才领悟而写下《爱的艺术》。。。SO。。。“爱”真是一生的学习 =,,=

刚刚在饭桌上和我爸爸话家常,我不由得陷入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大思考,哈哈哈哈哈~仔细品品“养育”这个词,把他们拆开解读,养 育
先是 养 把一个小宝宝养大,已经很不容易了,吃喝拉撒睡,生病打针,注射疫苗…当然还有物质方面的支出等等等等,这都是每天都要面对而且不能逃避的。
可是更难的是 育 。这不是简单的物质层面,而是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还有三观的塑造等等,都需要父母的引导。
综上当父母太难了,当好父母更难。不过想想还挺有意义的,父母之间爱的结晶,然后两人一起慢慢培养。从只有血缘关系到建立更多的联系,这个过程太奇妙啦~哈哈哈哈哈哈

视频里面的可可在哭 我弟也在哭(我弟和可可几乎一样大)小孩子不哭的时候真可爱 哭的时候恨不得把他丢出去

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但为何很少有人认为:爱,还有需要学习的东西。

书中指出有以下三点:

一、多数人宁愿把爱当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愿当成爱的问题,即不愿当成一个爱的能力问题。这会导致男性使自己获得地位和财富,女性使自己富于魅力,以此适合大众的爱慕和性吸引力的融合。

二、把爱的问题设想为一个对象的问题,而不是才能的问题。这会导致爱的意识常常只是作为他们自身交换能力范围内的人类商品而已。

三、把最初坠入情网的经历与爱的“久恒”之间的区别混淆了。

我们应如何做?我们应该把爱当成一种艺术,首先了解这门艺术的理论,然后再去实践它。

孤独的经历会引起人们的焦虑,我们需要克服分离而去寻找方法,只有爱才能真实而长久地满足人与人之间融为一体的渴求,是人类最强有力的奋斗的动力。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所有形式的爱常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中,父爱是有条件的爱,母爱是无条件的爱,两者之间的结合才能使人健康茁壮地成长。

爱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性格倾向,在爱的对象中,兄弟的爱是基础,是对所有人类的爱。性爱是对另一异性的完全融合,结为一体的渴望。自爱是人们对自己的生命、幸福、成长、自由的肯定。对上帝的爱既不是思维上认识上帝,也不是爱上帝的念头,而是与上帝同一的体验行为。

当代西方社会的爱及其瓦解建立在资本主义的本质上,资本控制劳动,积累的财富尽管是死的东西,却具有比劳动力,比人的能力,比那些活的东西更高的价值。现代社会的人是异化的机器人,机器人不能够爱,它们只能够交换它们的“人格包裹”,并希望公平交易。

我们应学会成熟的爱,成熟的爱是对自己生命的健全,爱本质上应是一种意志行为,是用自己的生命完全承诺另一个生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