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救国与做学问,孰重孰轻,孰大孰小,不辩自明。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是分不开的!

郭心刚的葬礼上,陈独秀说了这么一段话。

...

其实之前,在课堂上,胡适和郭心刚也就这个问题有过争论,很令人动容。

郭心刚:先生,学生有一事不明,东洋人西洋人都霸着我山东不还,这是典型的强执弱行为,难道这也是先生所讲的,天下人不爱所为吗?

胡适:今天我们讲的是中国古代哲学,是学界讨论的问题,你刚才说的是政治问题,是政界讨论的问题。

作为学生,关心山东的问题这是好事,但是山东究竟能不能返还中国,这是巴黎和会政治家们讨论和研究决定的问题,而不是我们今天在课堂上能够决定的问题。

...

郭心刚:可学生认为,学术和政治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一个国家连主权都保护不了,还有什么学术可言。

胡适:郭心刚同学,今天你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讨论山东的问题,你觉得有用吗?山东问题的决定权在威尔逊,而不在你一个学生。

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最好的状态就是心静如水,而不是心怀小鹿。

郭心刚:先生,中国的大学生并不多,如果连我们都不关心山东问题,他威尔逊一个外国人,凭什么要关心我们的山东?

把山东的主权问题,拴在一个外国人的嘴上,学生认为是靠不住的。先生,对不起,我做不到心静如水。

...

相信看了这段的,都会觉得郭心刚的话更让人信服一些吧!

尤其是最后那句,“先生,中国的大学生并不多,如果连我们都不关心山东问题,他威尔逊一个外国人,凭什么要关心我们的山东?”

而陈独秀葬礼上的那句,更是表明了态度,“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是分不开的。”

高晓松在奇葩说海选上曾说过一句——大学是什么,大学是国之重器。在网络上流传很广。

窦文涛在圆桌派上也曾说过,我们那个时候上大学,真的是有一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美好愿念。

或许是时代不同吧,或许越是乱世,或者说,国家不那么强大,还比较贫弱之时,大学生们反而更有理想,更热血。

像五四时代的青年,从来不缺热血之士。似乎人人都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感,是因为有他们不断地发声,才有思想的进步,人民的觉醒。

反而到了国家强大、社会安定之时,青年们似乎就被磨去了那种砥砺前行的精神。

至少,我大学时是没有的,很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