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欣和张丹峰那事,微博冲浪的梅粉都略知一二了吧?

事件概括,就是香港女星洪欣,被丈夫张丹峰绿了。

且,张丹峰的出轨对象,是他的经纪人——毕滢。

而,整件事里,最红的就是毕滢。

她的作妖能力之强,导致她在整件事里不仅碾压了渣男张丹峰,还带火了一个词——

好嫁风。

...

好嫁风是什么?

一句话,easy to marry.

它是指一种看起来乖巧、温驯的穿衣风格,再劣化一点,甚至还有些土气。

不懂?看一张毕滢早期的照片——

...

黑长直、俗粉、露线。

一种“随便撩一下就能追到手”的接地气风格;一股“娶回家当媳妇绝对不亏”的娇妻feel。

而为了进一步诠释这种被认为是“长在直男审美上”的风格,网友还拉来了马蓉、刘鑫、翟欣欣来“陪葬”,作为好嫁风的经典解析案例。

...

好嫁风一词概括之精妙,受到一众网友的簇拥。

更魔幻的是,持有蓝翔挖掘机驾照的网友挖出,当这个热词沦为群嘲对象时,居然还有人拿它来当招牌做生意!

而且,似乎……生意还不错?

好嫁风=男人的工资卡=不费劲。

...

和好嫁风鼻祖Ayawawa相仿,这个博主也有一套撩凯子的核心理论,据她自己总结就是——

白大衣、毛茸茸,催情护手霜,加咖啡可酒迷魂汤,顺带手口红梗。

念念教主小咒语,电眼梗。这你要不来工资卡,似乎怨你不怨我。

...

很明显,这个博主的段位比Ayawawa低多了。

核心理论居然是几句语法错乱、充满市井大妈感的打油诗,人家Ayawawa的MV、PU理论,听起来不就高级多了不是?

对于这种明显脑残的价值观,飘飘就不再费字数diss了。毕竟,这种贼船都能上的人,基本上是无可救药了。

但,这个博主最令人反感的行为,是把各种穿衣风格,都往她好嫁风的圈子里拉。

甜美风、温柔仙女风、旗袍、汉元素服饰……一个都没逃过。

...
...

甚至,连奥巴马夫人米歇尔也不放过。

米歇尔在自传上涂了一个粉色指甲油,好的,立马被马小婷宣布就地入会。

...

真可谓是“海纳百川”了。

拜她所赐,本飘再也无法直视衣柜里的仙女裙,以及所有粉红色的饰品。

求求你赶紧闭嘴吧,你再画地为圈下去,大家不按王菊麻辣鸡蕾哈娜那样穿,就都是“恨嫁”了不是?

然而,当看到连王菊的穿着都被打成好嫁风时,飘飘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绝望。

马博主真的成功了。

她成功带偏了一部分人。

...
...

王菊,那个女团里独立女性的代言人。

号称要推翻以“白幼”为美的女团审美、在女团里大肆走欧美风的中国第一人。

王菊的打扮是好嫁风?

这难道不比企鹅和北极熊交配还猎奇么?

那么,它是怎么发生的?

答案:王菊穿了身粉色。

...

我还能说什么呢?

闭眼喷人,看问题走肾不走脑的狂欢者又来了。

说到好嫁风,绕不开的元素是什么?

粉色、黑长直、白大衣、小香风、毛茸茸、珍珠耳环、蝴蝶结……等等,强调女人味的元素。

网上列举的奶茶妹妹、翟欣欣的好嫁风穿搭,实在有点土气。

而,高级好嫁风穿衣模版是什么?

《失恋与巧克力职人》里,被封为王者段位绿茶的纱绘子(石原里美 饰)。

...

《失巧》里十元的穿搭,永远离不开马卡龙色、毛茸茸配饰,以及绝对领域过膝袜或过膝靴。

...

看上去甜美温顺乖巧,又恰到好处地撩拨起男性的性幻想。

虽然纱绘子画风显然高级很多,在穿着上堆砌这些充满女人味的元素,的确是为了吸引男性,让自己在异性市场里更加受欢迎,达到“好嫁”目的。

但,好嫁风绕不开粉色、毛茸茸等元素,就可以直接反推——但凡穿了粉色或搭配毛绒饰品的,就一定是好嫁风?

怎么会有人对事物的理解这么粗暴?

如果说女性在衣着上大量使用粉色,就是为打造一个温良恭谦让的准娇妻形象。

那么我就问问众直男,你们有胆把下面这位,浑身都是粉色的麻辣鸡娶回家吗?

...

事实上,这位满嘴脏话的欧美rapper圈girl power代表,也是出了名的喜欢粉色。

无论私服还是mv,都大量使用粉色元素。

...

就连和Beats合作的耳机,也是粉色的。

...

的确,粉色在某些文化里,会让人自然联想到温柔、乖巧。

但,在信息爆炸、文化环境越来越复杂的今天,认为粉色只有这一面的人,不过是在暴露自己的狭隘思维。

《纽约时尚杂志》,曾把大肆流行的粉色统称为“千禧粉”(Millennial Pink)。

“这是一个俗气而真诚、摩登又怀旧的颜色。”他们曾用这种颜色,定义千禧一代。

还记得《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那些美到不真实的粉色场景吗?

...

在这里,粉色代表的,是复古又摩登的梦幻感。

20世纪墨西哥最重要的建筑大师——路易斯·巴拉甘,也痴迷粉色。

...

巴拉甘的代表作是“克里斯特马厩”。

其中运用的鲜明的粉色,是他建筑中神秘主义的重要视觉表征。

而粉色对于巴拉甘的意义是——

呼应了人在独处时才能唤起的“内在的神秘与安宁”的颜色。

...

而除了复古、神秘,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粉色还代表了和好嫁风完全对立的意义。

它是一个经典“女性叛逆色”。

2016年10月,特朗普在娱乐节目里的一段疑似歧视女性的语音被泄露:“只要抓住她们的pussy,你就可以做任何事。”(pussy:小猫、少女的私处等意义)

此话一出,引起了横跨81个国家的共168次游行。

其中,一顶粉色猫咪帽,成了这次游行浪潮的象征,代表女性对身体自决权的呼吁。

...

在19世纪~20世纪的欧美,粉色甚至是男性和中性的代表色。

1918年《Earnshaw’s》杂志中曾经提及,粉色看起来更强壮,符合男性人设。而蓝色,更精致优美,适合女孩子穿。

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女性自由运动兴起,女性开始尝试中性穿着,才慢慢在着装上尝试粉色。于是,粉色开始成为女性的代表色。

但在男女平权、主张个体选择自由的今天,再去纠结什么颜色代表什么性别,什么人应该穿什么色,有意思吗?

现在,多的是穿粉色的男性,只要搭得好,一样高级。

...
...

当粉色已经跨越性别的鸿沟,一部分人还在以“贤良淑德”为它冠名。

把所有使用它的人,都打成向异性摇尾巴谄媚的弱者。

当吴亦凡都穿上了皮毛,你还在担心,它会把你变成一只温驯的宠物。

当蠢坏之徒靠宣传扭曲的三观牟利时,我们怼他们的坏,却继承了他们观点中的狭隘。

那么本质上,不过是左脚在踩他们,右脚加入他们罢了。

...

把王菊的粉色、麻辣鸡的大皮毛外套解读为好嫁风,滑稽。

但把各种甜美风、日系软妹风、仙女风通通贴上谄媚好嫁的标签,同样脑残。

可怕的是,把欧美风和好嫁风混为一谈的毕竟是少数,而后者,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Ayawawa红的那几年,只要提到好嫁风,就必提日系穿搭,不少钟情于日系穿搭的女生,叫苦不迭。

...
...

只要穿得有女人味一点就是别有用心,只要穿得温柔甜美一点就是跪舔男性。

过度解读他人的穿着,把着装风格和人格强行联系起来。

这和老一辈过度迷信相由心生,长得丑的人心眼一定坏,并无区别。

而实际上,人的灵魂之复杂,真不是这种,用穿着解读他人品德的狭隘之徒的粗暴逻辑可以参透的。

《下妻物语》里,龙崎桃子(深田恭子 饰)就是一个酷爱lolita装,以及奢靡轻浮的洛可可文化的少女。

...

蕾丝、缎带、花朵、荷叶边、到哪都撑洋伞、从来不运动、只吃甜食。

这种生活作风,让周围人都觉得她是一个柔弱、浮夸又孤僻的怪咖。

但,事实上,洛可可和lolita,只是桃子坚持的一套人生美学。

她欣赏洛可可文化,更多的,是欣赏洛可可时代,人们为追求美不折手段的极致浪漫主义和追求幸福的精神。

而秉持着洛可可“女子以柔弱为美”美学的桃子,柔弱吗?

恰恰相反。

桃子早熟又坚强,有一套剽悍的人生哲学。

小学时,母亲离开她和赌鬼父亲改嫁,她鼓励母亲抓住自己的幸福——

人,在面临巨大的幸福时

会突然变得十分胆怯

抓住幸福其实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气

...
...
...

对于借东西,她的态度是借出去就不要想着能要回来。

因为真正重要的东西,绝对不可能借给别人。

能借给别人的东西只能是无足轻重的东西

所以我是“借东西不还主义”

同样 我把东西借出去时也是抱着

“这东西回不来也无所谓”的态度

...
...
...
...

当唯一的好朋友草莓(土屋安娜 饰)深陷危难,连骑车都怕弄脏衣服的她,为了深入敌军,抡起钢管就是一阵血拼。

...

不良少女草莓这样评价桃子——你轻飘飘的衣服背后,不是挺有个性的嘛。

...

是的,衣着不等于性格。

只能代表个人喜好。

有时,甚至连“喜好”也称不上,只是习惯。

一个人穿了什么,有时甚至不表示她内心真的渴望这么穿——

别说lo裙这些并不符合“好嫁风”标准的,有些女孩,就算真的穿着所谓“好嫁风”就一定等于她们谄媚、弱势、恨嫁吗?

很多人,可能仅仅是不会打扮而已。

也可能是兴趣不在此、不爱在穿衣服上下功夫琢磨,你说的那些弯弯绕,她们不懂。

更别提那些因为体型、经济原因,而不得不迁就某种穿着的男男女女。

一个女生胖,因而总穿肥大的工装风,这就表示她一定是个“女汉子”吗?

一个男生瘦,所以喜欢有垫肩的衣服,这就等于他绝对是个“装逼犯”吗?

用一个人的着装品味和喜好,粗暴地去评判一个人的品德,实在是太愚蠢了。

这不过一种现代的迷信。

常听人说什么“渣男锡纸烫,渣女大波浪,绿茶公主切”的打油诗。

无心者嬉笑唇齿之戏,有心者上纲上线,狭隘者借题发挥。

怎么?我去烫个头,还能把我的良知烧没了?把我的道德观烫歪了?

全身俗粉也好,名媛小香风也罢,大波浪锡纸烫任君喜欢。

所谓“好嫁风”在揣测女性的同时,又何尝不是揣测男性的审美取向、性格偏好?

我们反对女性谄媚男性的初衷,难道不是为了两性平等、大家能更自由地呼吸?

而今天,当我们不断揣测别人。

当我们只追捧欧美狂野、干练中性,而贬低日系软妹、温柔仙女。

又何尝不是,在压缩个体的选择空间?

何尝不是,在用自由去绑架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