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男人,共处一座荒岛,会发生什么?

此处请停止你脑补的5000字黄虐文 。

因为,事情远比你能想象到的更可怕——

《灯塔》

The Lighthouse

...

一部令人费解,又令人魂不守舍的惊悚片。

导演,前作《女巫》惊人。

新片《灯塔》以更极端的形式闯入我们视野——

黑白,1.19:1画幅,两人对手戏。

...

威廉·达福×罗伯特·帕丁森老少配。

故事关于控制、情欲、恐惧……

打住。

这个故事,根本没有那么容易归类。

01

与世隔绝

密闭空间向来是制造恐怖的好手段。

首先断了你的念想——

危险来临时,逃无可逃。

电影从头到尾的画面,基本都被严格束缚在框框中。

站起身来就能撞到屋顶的房间,一左一右两张床,两个人被画面正中间的房梁隔开 。

...

一面,占满了画面的人物,直白地告诉观众,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一面,两人被房梁隔开,并且放大,对立,暗示着两个人复杂的关系和心理状态。

影片改编自真实的事件——斯莫尔斯小岛事件 。

其实故事一句话就可以说完。

一座孤绝伫立于海上的灯塔里,有两个与世隔离的守塔人,在补给船只迟迟未到的暴风雨天里逐渐疯狂。

一座岛,两个人,枯燥无味的守塔生活,把人逼向生理和心理的绝境的暴风雨 。

听上去。

像不像《闪灵》。

封闭空间,极端天气,枯燥的劳作……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

真别说,那种难以言表、深入内心的惊悚感,确实有几分《闪灵》的神韵。

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

一个极简的故事。

《灯塔》想要借此说些什么呢?

巴掌大的一块孤岛,被导演拍成了影像迷宫。

02

黑暗入侵

罗伯特·帕丁森,一个菜鸟临时工。

本来是伐木工的他,应征为老守塔人威廉·达福的下属来到这里。

生活状态,一个惨字都不足以概括。

喝的水,是脏的, 要定时去清理水箱。

吃的食物,是上司做的,只能用感恩的心去接受。

睡觉,只有一个刚好能容身的床板,房间里是达福此起彼伏的屁声。(帕丁森形容的台词,比Sir说的更有创意)

...

△字幕来自远鉴

那么工作呢?

那只能说是牲口活。

他包揽守塔之外的几乎所有的工作。

维持灯塔、锅炉房的正常运转,他要每天运煤,铲煤,时常补灯油 。

维持日常生活,他要放网补鱼虾、清理房屋、水箱......

...

但唯独灯塔。

与他无瓜。

明明在工作手册上规定,夜晚守塔的工作是两个人轮流干的,但是一谈到灯塔,达福就暴跳如雷。

灯塔里到底有什么?

邪门。

帕丁森两次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

一次,伴随着不可描述的呻吟和滴落的液体,帕丁森看到一条巨大的章鱼触角滑过。

...

一次,是达福裸体在灯塔的画面 。

...

疯了吧,但究竟是谁疯了?

对帕丁森来说,达福就是一个极端又冷酷暴君。

只有在他们交接工作,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喝着酒,他才变成可以沟通的人。

可是事情真是这样吗?

到了帕丁森离开小岛的日子,前晚,他俩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船没有来,暴风雨来了。

...

食物受潮,房屋受损。绝境中,帕丁森还想着乘小艇出海求助。

就在这时,故事开始崩坏。

煤油灯,照着达福,帕丁森在暗处。

光,意味着真实;影,意味着虚幻。

随着达福提起灯走出房间,我们也像被留在黑暗中的帕丁森一样,之前清楚的故事失效,开始陷入未知和恐慌。

...

...

而当帕丁森想逃走,被达福用斧头阻止并赶回屋里。

事实又一次开始动摇。

...

奔涌翻腾的海水,轰鸣的锅炉。都和他俩迷失的状态相呼应。

连两人吃饭时,镜头的角度都取得怪异。

画面也和故事一样,在酒精和焦虑中,逐渐走向失控。

...

...

...

03

隐喻拼图

在极简的故事里,《灯塔》塞入了足够扎实的神秘符号。

在两人争执的期间,达福也说过一席话——

我说不定只是你幻想中的一个意象

...

两个角色的名字,同样姓托马斯,而达福的角色叫Wake,有清醒的意思。

不难让人猜想,这个岛是不是只是存在于帕丁森脑海里的困境?

如果是,那么他的困境是什么?

《灯塔》有许多极富象征意味的镜头。

比如帕丁森每天无休无止地在山坡上推行,像不像西西弗斯。

...

帕丁森在海滩上被海鸥啄食的最后一幕,也和盗火的普罗米修斯遭受的被鹰啄食肝脏的惩罚相似。

而茫茫大海上的灯塔。

不就是愚昧混沌中,那启蒙的火种吗?

普罗米修斯违背宙斯,从奥林匹斯山为人类盗下火种,让人类完成文明的进程。

但也挑战了占支配地位的神的权威。

大海、灯塔、火,在影片里有着相似的隐喻意味,可以看其中两次灯和火的位置转变和权力的位移。

一次,是当救助船一直没到的时候,达福提着灯,象征着真实和权力,跟帕丁森说出早已过了一个星期的事实。这时,达福掌控着局势。

...

而后,当达福找不到点烟的火,是帕丁森把火传递给他,此时也是帕丁森把达福打趴,开始掌握强势位置的转折点。

...

所以贯穿影片的一个悬念,从具象的灯塔里究竟有什么,变成了抽象的帕丁森为何要挑战?

他被困住了。

...

他被困在这遗世独立的岛上。

而促使他来到这座岛上的,是罪恶。

在帕丁森分不清真实和幻觉的迷离之际,有三个画面不断重复。

死去的同事,达福变成的海神,和美艳的人鱼。

...

...

...

代表在权威支配下。

被压抑于潜意识之下的死亡恐惧、罪恶和性欲。

如果如此解释,那么这就是一个用希腊神话故事做象征的,帕丁森的自我救赎的故事。

但是这部片不止如此。

章鱼触角、人鱼尾巴、独眼的海鸥和人头,充满了克苏鲁神话体系的影子。

性和智慧的原罪,救赎之路,又让人感受到基督教的寓意。

甚至,片中对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亚哈船长的致敬,似乎还有着人与自然关系这样的主题。

...

每一种解读的路径,似乎都成立,但似乎又都没有把影片说完。

一个简单的故事,两个被逼疯的人。

被《灯塔》挖掘出了无限的可能。

灯塔到底是什么?

是以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形状比拟父权?

是不可直视的光明?

还是对于理性启蒙的迷信,最终使人陷入癫狂和误入歧途?

可能都是。

也可能都不。

作为观众的我们,就像是寻找灯塔真相的帕丁森。

影片没有给出灯塔的真相,就如在这部片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叙事和表达。

解读的权力,由创作者的表达,变成了所有观众的狂欢。

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

如果说《女巫》是一鸣惊人。

那么《灯塔》足以宣告未来惊悚片大师的呼之欲出。

不信,今天你且记住这个名字:

罗伯特·艾格斯。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