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尼斯·维米尔 (Johannes Vermeer) 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被誉为“北方的蒙娜丽莎”,它在曝光度方面大有与莱昂纳多·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的杰作《蒙娜丽莎》 相媲美之势。

...

许多艺术书籍的封面都采用了这幅画,您现在还可以在靠垫、杯垫、T 恤衫、手袋、袜子及手提箱等物品上看到这幅画。

1999 年,美国作家特蕾西·雪佛兰 (Tracy Chevalier) 出版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部小说的灵感直接来源于维米尔 (Vermeer) 的一幅同名画作。小说以 17 世纪的荷兰代尔夫特为背景,雪佛兰围绕维米尔、画中的少女和画作本身讲述了一个虚构故事。

这部电影于2003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并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女主角斯嘉丽约翰逊也首次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影片当中19岁的“寡姐”斯嘉丽约翰逊饰演“少女”葛丽泰一角,同传世大家维米尔上演了一出压抑,克制的苦恋。

...

在电影当中,科林费斯所饰演的画家维米尔是一个十足的妻管严。虽然他靠卖画养家糊口,但事实上为了满足资助人而不断迎合市场创作自己不喜欢的画作,为了养活一家老小而受到岳母和妻子的控制,他在家庭中的位置更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画画机器。

...

而当女佣葛丽泰进入了这个压抑的家庭后,画家似乎找到了久违的知己,这个不识字的女佣,居然能够看懂绘画当中最重要的光线。

...

心心相惜并不一定带来浪漫的爱情故事,一个女仆,一个傀儡注定只能以压抑情感来换取生活的安宁。

整部片子的情欲就如同原画当中少女的眼神与嘴唇,感情丰富却刻意压抑,如同盛满水的杯子,不动声色的保持着表面的平静。

...

虽然是虚构故事,当时电影对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画本身所包含的情感解读却显得极其到位。

回眸的少女,欲说还休的嘴唇,表情含蓄而优美。她是快乐,还是惆怅?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少女背后的心事,但是这幅表情却像极了情窦初开的少女面对永远无法在一起的心上人,她睁大眼睛,用耐人寻味的眼神看着爱人,话到嘴边,却有说不出口。

...

而作画的维米尔,在和少女对视的过程中,似乎也从她的眼神当中读出了期待与胆怯。

对于少女的心事,画家了然于心,却不能说破,因为他给不了她任何承诺,而对于少女的美,画家却可以用画笔将它永远留在画面上。

...

在观察这幅画时,我们能够体会到迷人的美感以及令人感到熨帖的亲切感。然而,促使我们不断重温这幅画的因素归根结底还是那种神秘感,它吸引着我们去寻找永远找不到的答案。

少女头巾上醒目的蓝色和黄色与黑色背景相映衬,寥寥几笔精巧的勾勒呈现出闪闪发光的珍珠,用高超的手法在她容光焕发的肌肤上表现出光和影,她的眼睛如一泓清泉:所有这一切都为这幅画造就了超凡脱俗的美感。

画家和少女的故事,也许我们永远都无从得知,而这幅画的身世似乎也和这段尘封的关系一样扑朔迷离。

...

名画背后的故事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维米尔创作于 1665 年到 1666 年间所创作的委托画,后来这位主顾的女婿将这幅画卖掉,自那时起这幅画便不知所踪,直到 200 年后才再度现身,当时一位收藏家花 2 荷兰盾(不到 1 美元)便购得了这幅画,对画做完清理之后才发现它是维米尔的作品。

这位收藏家于 1902 年去世,当时这幅画被捐赠给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从那以后它就一直藏于该美术馆。

维米尔一生都生活在荷兰的代尔夫特镇。他娶了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女子,可能皈依了天主教,住在岳母的家里,有 11 个孩子。他经常负债。

...

维米尔创作了 36 幅广为人知的画作,其中有很多画都是描绘一位女性在独自做着日常事务,例如倒牛奶、写信、弹鲁特琴。尽管这些女性很可能是维米尔家中的成员,但我们并不知道她们的确切身份。这意味着,我们也无从知晓戴珍珠耳环的女孩与画家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