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书影君

2019年,HBO和台湾公视联合推出的一部10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之所以获得观众的极大认可与同理心,就是因为剧中所展现出的新闻媒体、医疗诊断、辩护审判等各个领域,从专业术语到行业内幕、从运行潜规则到理想与现实的纠结,表现的既真实又精准。

不但内行看出了门道,外行也看得热闹。

而每一集中设置的思考与辩论议题,也针针见血、刀刀要害,直指"众生皆有病"这个残酷的社会现实,看得我时而憋闷压抑,时而泪眼婆娑。

...

在10集长度的剧集中,承载了许多沉重深刻的社会化议题。

比如网络暴力的泛化、精神病罪犯的法律权利保护、刑事法律惩治犯罪与修复受损社会机能如何平衡、媒体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底线如何取舍、医生的专业操守与现实妥协、精神病患者如何回归社会、凶手家属与受害者家属之间的关系协调等等。

我选取三个议题来展开分析,今天先说第一个议题。

一、媒体的新闻理想与职业底线

宋乔安任职的品味新闻台,一直以收视率第一为主要目标。按照员工的话来讲,"收视率才是自己在老板面前可以大声说话的唯一因素。"

台湾媒体环境的混乱有目共睹,媒体从业人员追腥逐丑、冷血偏激、选择性报道早已有名,就连剧中也多次出现"少时不读书,长大做媒体"的自嘲或嘲讽。

...

各个媒体为了流量而争头条爆款、抢突发新闻,甚至来不及核实新闻来源的真实性,也毫不顾及受害者隐私,就急匆匆地以片面偏激的态度发布新闻。

虽然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和收视率,但同时也有意无意地掩盖了事件的真相,误导了观众的情绪和认知,可谓毫无职业操守和底线。

宋乔安开始时对此毫不在乎,甚至认为快速报道、揭露真相是媒体人的职责。

但有两件事最终改变了她对新闻职业的理念。

...

在李晓明被枪决后,她无意发现了手下员工李大芝的真实身份后,偷偷安排记者跟踪偷拍李家父母为儿子李晓明收尸火化的镜头。

最终导致李家父母和李大芝的住址被曝光,遭到媒体和受害者的围堵攻击。

...

而在另一起少年随机伤人事件的新闻中,记者又是片面报道少年的犯罪行为,并称之为对李晓明的模仿犯罪,却没有客观报道这个少年长期在学校受欺凌,以及精神有疾病而一直就医的事实,最终导致少年的母亲与少年一起投海自杀。

...

这两起产生严重后果的事件,导致宋乔安开始反思,媒体人的职责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收视率而不惜造谣掩盖真相,还是为了向观众展示真实客观的世界?

媒体人的初心,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