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幸运出生在经济条件小康的城市家庭,三线城市,但是省会,所以很幸运从小吃的苦少,相比剧中三人组,不知幸福几倍。

看完这剧,我眼睛多次湿润,几欲流泪,鼻涕沾湿口罩,而又不想让人发觉。

改开30年,对我这样一个95后,几乎是一个虚无的时代,没有人教,没有人表演,没有人写书,写了也没人看,相比起近代史,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竟如此陌生。我的年代,还是资本高歌猛进的年代,一个盲目,盲从,不清醒的自我,现在开始反思了,尤其是反思历史。

这造成了一个后果,就是我这一样人的历史空虚,看不清父母辈的历史,看不清中国发展的过程,我想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源头。

农民转变为集体产业工人或城市工人阶级,或者加入国有企业;农民转变成小资产阶级,再由小资产阶级转变为商人、私人资产阶级;村集体转变为集体产业群,再转变为私人资本或更大的产业群;国有企业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或者私人资本;帝国主义回到中国。

剧中没有表现城市工人阶级的命运。

六种左右中国命运的经济力量相互博弈,最后带领中国腾飞。各个群体之间利益斗争,冲突不断。领不开开明、英明、坚决的领导,艰难的领导。

这才是30年的历史,传统社会一点点痛苦的瓦解,新的群体、关系一点一点形成,尽管这是艺术化的虚假历史。

多年来,未曾去听到过“多数的中国”了,大家最在乎自己的私利,往往迷失其中。

宋运辉就是多数的中国,雷东宝代表多数的农民,杨巡代表多数的民族资本家。

不得不承认,就是这三大力量带领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付出了多少?我无比感激父母的中国。

在这个改开红利逐渐消退的时代,希望还能有人在乎“多数的中国”。

我曾经是一个,也将会是一个。

还想说很多,但剧末已经说了,和光同尘与心怀大局,艰难挣扎和借助经验,百折不挠和反思教训,下一部将是新的一个十年,历史并不遥远。

当然了,还有梁思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