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人称“阿婆”,推理文学界的三大宗师之一。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阿婆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

而将所有形式的著作算入,只有圣经与威廉·莎士比亚的著作的总销售量在她之上。

其著作曾翻译成超过103种语言,总销突破20亿本。

阿婆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侦探小说。

在这些作品中,除了意想不到的结局,杀人的动机,审判者的态度则更是令人值得深思的部分。

...

以《东方快车谋杀案》和《无人生还》为例。

其中的被害人与凶手之间,正义的天平似乎更倾向于凶手方。

...

在《东方快车谋杀案》当中,被害者是一个杀人狂,曾经在数十年前杀害了飞行官员Armstrong一家。

而东方快车上的凶手们,都是为了替自己的亲人、朋友、恩师——Armstrong复仇而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了一次复仇之旅。

在阿婆的小说中,大侦探波洛无疑是正义的象征,而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正义的化身波洛,出于情理的考虑对凶手们网开一面。


以《无人生还》为例,法官格雷沃夫在生命垂危之际将9个法律的漏网之鱼同时聚集在士兵岛上并一一杀害的故事。

...

作为执法者,嫉恶如仇的法官几乎是以滥用私刑的方式将9个杀人犯处以极刑。


在《控方证人》当中,刑案辩护律师韦菲爵士本着不冤枉好人,不放过坏人的原则绞尽脑汁最终换来的是杀人犯沃尔的脱罪。

...

虽然沃尔最终因为劈腿而被妻子当庭杀死,但是相较于法律的公正,最终执法的不是律法,而是情感。

...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设计更像是一场“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的爽剧。

但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剧情本身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执法者在执法的过程当中,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判断来凶手的生死。

...

尤其是《东方快车谋杀案》和《无人生还》当中,执法者的代表——侦探、法官与其说是法律的象征,不如说他们是法律本身。

他们拥有极高的道德感,且拥有凌驾于罪犯、受害者、观众的超高智力。

在剧中承担了上帝的角色,执掌每一个人的生杀大权。

而在《控方证人》当中,正义的化身——律师,虽然在法庭上呼风唤雨,却只能在最后面对罪犯的逍遥法外无力回天。

最终,执法的任务落到了敢爱敢恨的控方证人——罪犯妻子头上。

这一次,法律在犯罪面前是苍白与无力的,无力到最终成为了脱罪的工具。


...

这样的设计,不禁让我开始怀疑其阿婆对于英国法律的藐视与质疑。

也许站在阿婆的角度,善恶并不能单纯的依靠法律来评判,更不是界定罪恶的唯一标尺。

法理不外乎人情,法理和正义是保护善良人的工具,而非恶人脱罪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