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夏天名叫千寻的女孩神秘失踪了。
没人知道他去了哪儿…
只有银幕前的观众跟着千寻踟蹰的脚步,穿梭在油屋蒸腾的水汽里,奔走在水岸边的铁轨上,
有八百万妖怪夜行,还有白龙勾起年少…
千寻和我们,仿佛做了一场关于回忆与未来的梦。

这就是[千与千寻]的故事!
如今时隔18年这场梦境又要上演——
千与千寻
千と千寻の神隠し

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在2001年公映。
那年80后还是少年,90后还是孩童,00后刚刚诞生…
那年吉卜力成立第16个年头。
宫崎骏老爷子也迎来了60岁的花甲之年!
但就是这部[千与千寻]让他老人家的童心重新挂上气球,与全球观众邂逅了一场寓言般的童真幻梦…

虽然[龙猫]、[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也都是宫崎骏的知名代表作,但是[千与千寻]却很不同!
作为日本最卖座的电影…
即便18年后的今天,[千与千寻]依旧是日本票房冠军。
即便是挑剔的北美市场,也超2亿美元!
漂洋过海的[千与千寻]还夺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奥斯卡最佳动画,香港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
一部[千与千寻],几乎占了宫崎骏半数奖项!

2015年74岁的宫崎骏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再好的奖杯,也不及观众的口碑…
这话放在[千与千寻]上是再贴切不过:
IMDb以三十万人次的8.6分位列第27位,烂番茄的新鲜度定格在97%,爆米花指数也高达96%…

西方人买账,东方人更是推崇…
[千与千寻]在豆瓣电影中列第7位,动画电影第1位!
不仅超过很多影史经典,更惊人的是超过100万人次的打分后它仍维持着9.3的逆天高分…

击败99%的动画片和奇幻片,做为一部动画片…
[千与千寻]口碑好到孤独求败!

但这样一部杰作,却没能在我国上映。
不对啊?
没上映为什么对[千与千寻]印象如此深刻?
回想一下十几年前的夏天。
或许从音像店租了一盘碟片,或许把电视转到电影频道,或许是在网络刚刚普及时找到了资源。
大多数中国观众和[千与千寻]的第一次碰面…
并不是在真正的电影院!

如今[千与千寻]终于要在国内院线公映…
就像是一场迟来的梦境,就连宫崎骏老爷子得知消息后也用汉语写下了“请多关照”的手写影迷信。

虽迟到了18年,但无论“补票”还是“首看”都值得…
即便今天聊聊[千与千寻],各位也不必有“被剧透”的担忧,因为这部作品外表华丽,内蕴深厚…
既难以被剧透,又无定式解读。
因此曾有人说[千与千寻]最少应该看上三遍:
小时候一遍,长大后一遍…
等长到和宫崎骏老爷子那般年迈时再看一遍!
随着所处的年龄、心态、环境改变,每一次看[千与千寻]时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
01/ 童年的梦境

用一个字形容[千与千寻]那就是 —— 梦
故事里的千寻闯进的神隐世界变幻莫测…
晴空下的草原在雨天里变成无际的大海,白日里的废墟到夜深时就成了闹市,过客们也如神鬼般奇形怪状。
江户时代的古屋、现代都市的商店、复古的有轨电车…
不同时空的风貌,却出现在同一个时空!

宫崎骏在设计故事的背景时,既采用了古典的神话传说,也把回忆中废弃游乐园的风貌作为参考…
呈现出“时空错乱”的梦幻质感。
而作为和现实世界分立存在的神隐世界,其实更像天堂、地狱、仙界、阴间的混合时空!
天地各路八百万神仙,入夜后泡澡,笙歌,贪欢。
小妖野鬼们则忙碌应酬…
宫崎骏营造出了一个“东方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故事!
但是在神隐世界里“纯粹的人类”并不欢迎——
人类在神隐世界里被视为异类。
想要在神隐世界停留,就要遵从这个世界的规则…
这里的食物色香诱人,勾得凡人不舍放筷。
但贪食的结果就会成畜类!
活下来必须埋头做工,有利可用…
否则会沦为孤魂野鬼,连名字都成了奢侈的记忆!
在十岁的千寻看来,这世界“怪诞”得难以理解 ——
堆积成山的美食看起来一点都不好吃,闪闪发光的金砂也没有任何意义,父母转眼成了毫无分别的畜生…
自己又一次次的无力、跌倒、哭泣…
却找不到出口。

她敲着自己的脑袋,巴望这场“大梦”赶紧醒来。
直到后来才明白那种抗拒也有名字…
它叫做 —— “不想长大”



02/ 成长的夏天

人生的很多难忘时刻都在夏天:
夏天有见证分别的毕业季,夏天有童年难忘的暑假,北半球温带的夏天占居了太多的成长岁月…
回到故事的最开始。
伴随“那个夏天”的旋律十岁的千寻迎来搬家。
她怀念过去的朋友和学校,对未知世界却显得疲惫抗拒…
对孩子而言 ——
搬家,就是换了个世界!
除了父母,每段童年都会有几个同龄人相伴!
送千寻花的女孩,给千寻帮助的白龙…
而这条小白龙正是[千与千寻]里另一个重要角色,他冥冥中和千寻有过交集,因为时过境迁又忘记…
面对神隐世界的危险,他们再次互助!
千寻因为父母变成猪而哭泣时,小白龙就在她身边…
给她递上饭团,默不作声。
那画面,就像是某个暑假和父母吵架后生闷气时…
小伙伴赶来安慰(取笑)一样!
[千与千寻]有太多童年的影子…
即便没有直观描绘童年,却多少描绘出了那种感觉。
宫崎骏在筹拍[千与千寻]之前看到了朋友家10岁的女孩,她好奇女孩在10岁时面对的成长和世界…
那绝对不是幼稚,也绝没有情爱。
于是宫崎骏以“成长”构思出了[千与千寻]的故事。
千寻的视角和父母的视角是分离的
千寻就是成人口中的“笨小孩”叛逆而自闭:
父母让她看窗外的风景,她则怨怼的做鬼脸;父母带着她闯进门洞,她又胆怯的畏首畏尾;父母叫她一起大吃大喝,她却尴尬的扭扭捏捏…
这情态有点眼熟?
简直就是在偷拍小时候的自己!



和千寻开始的抗拒相反…
而影片中有很多“推着千寻前进”的画面 ——
在神秘的洞门前她被一股风吹着,在陡峭的楼梯上她被恐惧吓得狂奔,来到汤婆婆的屋里她又被魔法推着…



如果拒绝神隐世界是“不想长大”的抵触情绪。
那么莫名的推动就是“必须长大”的无奈现实。
千寻只能和汤婆婆签订契约,在油屋打工度日,卧薪尝胆的寻找营救父母回到人间的机会。
而那个夏天…
大概就是她童年消亡的时刻吧!
03/ 生存的世界
长大之后,我们总时不时抱怨这世界太现实…
但我们怎么就接受了呢?
而十八年过去了,再看[千与千寻]时却找到了答案…
因为它其实是成人的寓言,人生的回望。
对千寻而言,这就现实 ——
成年人贪图欲望甘心沦为社畜,白龙为学魔法出卖灵魂,无面人随波逐流而失控,小妖们匆忙度日…
存活在神隐世界的方式,像极了成人世界的法则!
两个针锋相对的观念就是 —— 汤婆婆和钱婆婆
汤婆婆是油屋的主人,是金钱世界的顶级产物…
她的人生围绕着利益展开,对待油屋员工也是“只求利益、不讲人情”,甚至抛弃为她工作的白龙。
以签订契约为标志…
汤婆婆代表了“等价交换”的现实世界 ——
你要有所得,就要有所出,这是规则!
同胞姐妹钱婆婆却截然相反!
按说背负“钱婆婆”的名号应该很富有才对…
但是和汤婆婆奢华如宫廷般的寝殿相比,钱婆婆却过着荒郊野外的生活,吃穿用度都要亲力亲为。
和我们“认为的富有”没有半毛钱关系!
然而宫崎骏曾有过这样的表述 ——
在万物重生的早晨来到寂静无声的窗口
放弃无尽所需
复归于零的时刻
人类才会得到满怀的所有
无欲则刚,大致如此…
所以钱婆婆的钱或许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财富,而是超脱物质财富后,人生另一层境界的满足。
汤婆婆的世界精致华丽,但宝宝却成了“巨婴”
钱婆婆的世界朴素简约,娇弱的宝宝即便被变成了老鼠,也要用自己的力量换来生活的所需…
但宫崎骏并没有苛责任何一种选择 ——
因为我们在汤/钱二婆身上评断不出绝对善恶,神隐世界的角色们也和我们一样是复杂的混合体。
毕竟成人世界没有太多黑白分明…
更多的是灰色地带!
而人生不就是如此么?
要么用契约换取人生,要么凭自己创造人生。

来往两地的海上电车,则是“人生迁徙”的象征。
没有人天生就能塑造好自己的三观,人生的旅途就像是电车的来来往往,总是行走在变化的路上…
通路可能只是凑巧,下车也不一定就是分道扬镳。
神隐世界就是现实世界
只因为千寻才10岁,才显得像是梦境罢了…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里投射了太多的人生感悟,关于环保、童年、成长、世界、价值、人生、死亡…
每一个细节,每一遍观看都有不同的体悟。
所以也用不着我剧透…
因为[千与千寻]的故事,就是每个人的人生。
面对不断的成长。
有时会抗拒崩溃,有时又鼓足勇气…
但请你千万别忘了 —— “你的名字”
故事里有一个围绕“名字”的矛盾,活在油屋会忘掉名字,只有记得自己的名字才能打破契约…
因为名字就是 —— 自我!
回想片中钱婆婆夺走了“千寻”而留下了“千”,其实就是现实世界在慢慢消磨一个新人的自我…
因此片名[千与千寻]更充满了“选择”的意味。
她会选择如今的千,还是曾经的千寻?
而你又会选择什么呢?
只是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要慎重且坚决。
就像单程的有轨电车有去无回…
人生更没有回头的机会!
最后在多说一句…
6月21日,[千与千寻]就在国内上映啦!
相信补票的同学不会少。
在这里河马哥我也友情提醒大家,尽量别买零食和饮料,也不要在看电影时只顾吃吃喝喝…
至于为什么,千寻的名言会告诉你的!
(哈哈哈哈哈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