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编织谎言时总会有倾向性地掩盖一些信息,而与这些需要掩盖的信息无关的内容人们往往不会进行扭曲。这一点是解读这个故事的关键。

所有证人和证物都出现在了衙门内,唯二没有归案的是小匕首和武士刀。翻了翻影评,发现大家对于是凶器是武士刀or小匕首是有很大争议的,这里就不吐槽古代尸检人员了,毕竟两样东西都没有,从伤口无法判断是有可能的。

武士刀在最终去向上只有盗贼给出了说法“在镇上换酒喝了”,这里姑且认为他说了实话。

而小匕首分别出现在了盗贼、妻子、女巫三个人的口供中,尤其是女巫还魂时,她应该是没有听过全面两个版本的口供,却说出了证物中不存在的匕首,证明了此处的还魂真的是死者(武士)在说话。三次出现证明了它是在案件中真实存在的,三人不可能分别编出同样的谎言。在樵夫的说法中,因为要私吞匕首、掩盖它的存在,所以没提它,并且在和尚说“死者不会说谎”时仍然坚称死者说的是假话。至此匕首的去向也确定了。但很多人忽略了死者(武士)说的一个细节“后来我感觉到有人把它从我身上拔走了”(能看出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这句话确定了一点:凶器必是匕首。因为如果凶器是武士刀,武士就不会去强调这个细节,武士的谎言中只会着重讲自己是怎么死的,死后的事情与需要掩盖的东西无关,没必要编造,而拔出匕首的正是樵夫。

樵夫的说法是最接近事实的,其中盗贼和武士对决的滑稽剧与樵夫要掩盖匕首的目的无关,樵夫编织谎言时大可不必强调对决的滑稽,会这么讲的唯一原因是真的发生了滑稽对决。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大致还原故事的原貌:

盗贼见色起意,欺骗武士至案发地并将其制服,后又诱骗妻子到案发地,盗贼制服拿着匕首的妻子并占有了她(在这段时间樵夫到了现场),之后盗贼威胁妻子跟他走,妻子不从,在解开了武士身上的绳子之后,妻子希望武士为她报仇,却发现武士十分冷漠,不愿为她豁出性命,于是崩溃大哭,此时妻子面对一个侮辱她的人和一个冷漠无情的丈夫只想把他们都杀了,于是指责他们二人都是懦夫,触发了二人的对决,滑稽剧上演。至此为止,樵夫说的都是实话,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四位当事人都不愿承认的:在滑稽对决进行到二人的武器都掉了的互打王八拳阶段时,妻子持匕首介入战斗,一刀捅死武士,盗贼大惊,没想到一个女子竟然如此刚猛,于是慌忙拿着自己的剑和武士刀逃跑,妻子也逃离现场,最后樵夫从武士身上拔走值钱的匕首并报案。

在真相还原过程中,武士刀如何转手、最后落入盗贼手中困扰了我很长时间,上面所说的是我能想到的唯一一种方式。

接下来结合每个当事人的特点来顺向理解他们的谎言就很简单了。

盗贼看重的是名气,他是从马上摔下来才被抓住的,却还编出了喝水中毒这种难以令人信服的理由来维护自己的虚名,在案件中,他需要掩盖与武士的滑稽对决和被妻子吓得抱头鼠窜,于是编出了拼刀23回合才击败武士以及妻子的刚猛令他兴奋。

妻子看重的是自己的贞洁和温柔人设,于是要掩盖自己用计让盗贼和武士对决和她用匕首捅死武士的事实,并夸大了武士的冷漠,通过编造请求武士杀了自己来强调了自己的贞洁。

武士看重的是自己的武士身份,需要掩盖自己胆小懦弱不敢为妻子出头以及最后被妻子捅死的事实,编造出妻子请求盗贼杀掉丈夫,以及连盗贼都看不下去愿意为他处决妻子。

樵夫则私吞了小匕首,需要掩盖关于匕首的一切,于是编造出盗贼用长刀杀死武士。

谎言的脉络都梳理清晰了。盗贼即便被抓,命不久矣也要维护自己的虚名,武士即便身死也要掩盖真相,维护自己的“武士道精神”,妻子即便身负命案也要维护自己的贞洁和温柔,樵夫为了中饱私囊而不惜欺骗衙门。

人的恶毒,令鬼都避之不及。

时隔七十年,这部电影已然成了一个典故,它的历史价值已经远大于它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