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星。時隔四百多天,我終于又找到一部可以超過五星的作品。畫面布局和色彩自不必多說,蒙太奇也是恰到好處(尤其第二幕殘劍和飛雪拔劍互刺時),導演抛出一個又一個足夠吸引人的問題推動情節發展,大部分情節和台詞可預知(和我心裡所想一模一樣,比如“我”,比如“殘劍”)。比較難以理解的情節和導演沒有明确解釋的幾個問題:

1.為什麼殘劍沒有殺死親王?

全片第一次看完我就感覺,正如他所說,這是他從書法的境界中悟出的道理,為了寫影評,我返回去重新看了這段,果然發現殘劍在秦宮與秦王對劍時,在最後的一招,有一個明顯的閉眼鏡頭,之後他便決意不殺秦王,這個短短10秒的鏡頭是理解整片的關鍵之關鍵。無名說過,“長空、飛雪、殘劍,隻有殘劍的劍術與臣不相上下”,殘劍在書法中的體悟,已經達到通過短暫的對劍就能感知對方性情的程度,他知道了秦王不是暴虐之人,甚至知道了秦王一心一統天下的原因,劍鋒相接的這一刻,殘劍與秦王心意相通了。

2.為什麼秦王說出劍的第三層含義時語氣略有出戲感?為什麼無名立刻飛身上前?

秦王轉過身背對無名時,已将性命置于他人之手,注視“劍”字之際,無名亦舉劍向之,殺氣搖擺,猶豫不決。凝視良久之後,秦王像孩子一樣高興地說自己悟到了,在他說出劍的三重境界時,早已知曉殘劍所寫“劍”字含義的無名立刻知曉秦王果真與殘劍心意相通,殘劍所言不虛,于是不再猶豫。

3.為什麼安排衆大臣說:“大王,殺不殺”?

這種原則性問題,我本以為自然是毫不猶豫的“殺”,然而一句“大王,殺不殺?大王,殺!”卻把秦王解釋得清清楚楚,為什麼秦王本性平和在其他人眼中卻是暴虐的?身在其位,必須有斬斷私情的魄力,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然而秦王仍為這位置生死于度外的勇士、難得的知己,猶豫了這麼長的時間,這個被萬人簇擁卻飽嘗孤獨的人所受到的震撼不言而喻。

4.為什麼無名不逃離秦皇宮?

無名苦練十年隻為刺秦,除此之外了無牽挂,如今失去了唯一的目标,自然沒有活下去的意義,同時也是對應了如月之前以死相勸。“死去的人請大王記住,那最高的境界。”

殘劍在刀劍的碰撞中洞悉了秦王,秦王于一字的書法中悟出了殘劍,素昧平生的刺客和帝王竟是唯一能理解彼此的人,劍與書之間就是對浪漫主義的終極诠釋。

這些人或為仇恨,或為愛情,或為知己,或為蒼生,皆把生死置于度外。全片看完我才想起來這部電影的名字,封面上的六個人都是,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