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众妓女为主题的电影里,《花宵道中》委实表现平平,节凑慢,情节淡,温吞而没有波澜,只有画面是美的。看评论多是批驳之词,其次是伤情之叹,再次是谈日本文化(这个我不懂),就随便说两句吧。

毋庸置疑,故事是极俗的:从不信爱情的游女动了真心,因为各种外在因素不能相守,最后有情人双双殒命。俗得像古代的话本小说。
俗是不打紧的,张爱玲笔下的纠葛多属于俊男美女;传统武侠小说里“总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美丽小魔女,遇见了一个武功奇高的楞小子”;亦舒写了一个又一个“家明”……俗有俗的意趣。

半次郎捡到朝雾的木屐,修了她的簪,双方便互有好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古典的爱情就是这样没有由来。

半次郎的姐姐也是游女,被吉田屋买下来服务自己的商业伙伴,最后病死街头。如今朝雾也被买下,新仇旧恨一起算,半次郎便杀了吉田屋逃匿。

半次郎被抓了——因为他冒死回来找朝雾,带着花魁游行的服饰,来满足朝雾的梦想。

半次郎被斩首了。

这是最让人诟病的一点之一吧,远走高飞不好吗,为什么还回来?为了见最后一面而死,值吗?——这是我们现代人务实的想法。
且不说半次郎作为一个平民,杀了人是否能逃脱追捕,古典爱情里的浪漫,恰恰是“务虚”的。“浪漫的本质是不确定性”,是打破教条和俗世常规的。在古典爱情里,是抛开物质感情至上的。(有人说男主太木,我却觉得好,不是这样一个呆子,也不会舍了自己的性命)

“我不管是往前看,还是朝身后回顾,一无所有。在一无所有的路上,花也不会再开。”最后,朝雾失去爱人,也失去活着的意义,跳水自杀了。起初我想着,如果朝雾不死,而是怀揣着这份回忆,绝望/麻木/从容地活下去,是不是更合理?后来转念一想,这是我“务实”的想法,作为现代人,比起在高潮落幕,我们可能更希望在平淡的结尾回顾过往的激情岁月(比如《泰坦尼克号》、《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至少我们是活着的。可是古典的言情小说里,爱情是一切,爱情没有了,那命也可以不要了。所以结尾朝雾一定要自杀,这才是彻头彻尾的俗!

李碧华以现代人的视角结构《青蛇》,所以电影《青蛇》里,妖修炼成人的白蛇小青可以为了维护爱情不顾性命;许仙却为了保全白蛇小青的性命而答应法海断绝情爱,出家为僧——假人真人之分立现。

作为现代人,务实没有错,合该如此。

《胭脂扣》将现代与过去的恋人放在一处对比,现代的恋人羡慕如花十二少的真情,因为他们做不到。过去的女子薄命,妓女尤其如此,精神物质都难以独立,所以男人才会成为生命的全部,爱情是仅有的救赎。《花宵道中》的故事背景是1837年,这是独属于过去的、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此外:“女人要是上了年纪就不容易被男人迷住,但是要是能爱到这样,也算女人的福分了吧”——是年老的游女对朝雾说的。

——“牵牛花幸福吗,开花一时美,第二天就蔫得不成样子,这样也算幸福吗?不知道自己会谢了是不是更幸福?”
——“我也不太懂,但是比起不开花还是开花好吧”
这两段倒有思辨意味,一下子想到胡适那句“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为爱情送命的故事,现代人多不买账,但其实并不妨碍我们去欣赏(像《胭脂扣》里的现代情侣那样)。难得看到一个俗得这样古典、这样彻底的故事,也是别有意趣。我不愿刻薄,所以给4颗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