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我们听多了。

“巨人观”你听过没?

“巨人观”,来自法医领域。

...

形成巨人观的为高度腐败的尸体,由于其全身软组织充满腐败气体,颜面肿大、眼球突出、嘴唇变大且外翻……

整个尸体肿胀膨大成巨人,难以辨认其生前容貌。这种现象称为腐败巨人观。

——来源:百度百科

看了许多法医专业对“巨人观”的回答,Sir有两大感受。

生命太脆弱。

也因如此,直面脆弱生命的法医,太坚强。

这种坚强体现在——

他们往往将常人难以承受的重负,经年累月,通过不为人知的忍耐和付出,化作无言的奉献。

他们经历了什么?

我们是时候倾听。

《秦明·生死语者》

...

...

法医

《秦明·生死语者》,6月14日上映。

改编自知名IP。

坦白讲,Sir对电影的第一观感一般。

太偶像剧。

导演似乎对真实的法医故事不自信,于是,擅自加了好多内容,来让电影更具卖相。

比如这种时尚的着装打扮。

...

...

△ 真人“秦明”老师第一个不服

比方这种时髦的动作对打(巴西柔术?)。

...

有一场戏Sir印象颇深。

秦明被敌人逼到角落,对方手持利刃,步步逼近,这时,他竟然脱下自己的法医大褂,如披风旋转,一招制敌。

Sir仿佛走错成龙片场。

...

《秦明·生死语者》的动作设计是安万德,曾提名金马奖。

可能有些人会喜欢吧,但于Sir,是不喜欢一部电影里有太多元素。

法医不是特工,法医就是法医。

所幸的是,《秦明·生死语者》细节有跑偏,但主线站得住。

它还是对法医这个职业充满真实的感情。

真实,当然不止体现在歌颂。

有对法医作风自黑式的纠正。

片中秦明有点喜欢装*,在一次几百个警员到场的致礼仪式,舞台上的他突然大声揭穿一个尸体真相。

...

现场哗然。

这时,一角色跳出:“整天想着作秀博头条,你以为你是网红啊!”

也有借吐槽宣泄压力。

一次,秦明聊到自己职业好处,淡淡地说了句:

至少医患关系非常稳定

...

但你仔细想想,法医面对的“患”,不就是尸体。

尸体怎么闹?

这正是《秦明》和一般IP剧最大的区别——

它不是编剧躲在宾馆,通过拍脑袋拼凑出来的意淫。

它是主创真真正正当过法医,以血泪铸就的戏剧。

一个细节。

片中有人不愿意与秦明握手。

因为嫌弃他手脏,不祥。

这种夸张,不是妄想。

有法医就曾拒绝参与解剖,因为当天他老婆过生日,得留着手给她做菜。

你可能觉得矫情:把手洗干净,消毒不就行了。

不。

人的尸臭味,所有的衣服、头发或者指甲都对它有吸附作用,就是说你解剖了以后,哪怕你洗过澡了,在指甲缝里面,还有这种很浓的尸臭味。

2017年,豆瓣网友@蒸桑拿的冰激凌 来到《秦明》的道具制作“肖进工作室”,拍下了《秦明·生死语者》的一些假人体。

血腥?

重口?

...

...

△ 这假腿比Sir的真货还好看

要知道,这仅仅是道具。

真实的法医工作是——

解剖前,低头行礼;做完尸检后认真缝合好伤口,以示尊敬。

秦明这个人物还有个好玩的地方,他会弹吉他。因为刚进医学院的时候,他手指不够灵活,拿不稳手术刀,老师就建议他去学琴,学琴一年之后,他就是解剖最厉害的学生了……

厉害为什么厉害。

不就是因为把太多的生活,牺牲予专业。

《秦明·生死语者》的可贵也正在于此——

它踏入了中国银幕的“无人区”,推出了一班沉默而有担当的“失语者”。

他们既是凡人,也是英雄。

他们叫法医。

...

...

秦明

注:以下内容有部分剧透

再聊聊秦明。

刚开始,他身上几乎没有缺点,办事几乎不会犯错……

一个百分百完人?

美剧《实习医生格蕾》里有这么一句话:

...

倒过来的逻辑就是,工作特别出色的人,生活十有八九过得糟糕。

手摸一下尸体的肚子,就能知道温度,判断出死亡时间;手拉一下死者的手骨,就能推测死者死于自杀还是他杀。

秦明总把这种话挂在嘴边:

一千三百多次解剖,我从来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生命不过是糖脂蛋白质、水和无机物的细胞聚合体。

听起来很酷。

但酷,往往和“冷”字作伴。

光环之下,秦明其实给自己建立了一道“绝境长城”。

他近乎一台昼夜不停,精密运转的工作机器。

——家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化,他家里只有一张椅子,然后就是数不清的发蜡和魔方……

...

有次,他的一个下属在解剖时划破了手,他突然暴怒,粗鲁消毒,无情斥责,甚至,要把她赶出法医界。

太不近人情?

秦明的前同事,顾宛源(杜鹃 饰)。

不同于秦明极致的“理想主义”,她“接地气”得多。

当过法医,又放弃法医。

因为法医工作累,待遇差。

但这是她的心底真正的想法么?

她职业的转折点正崩溃于“人情”。

——在解剖完一名小男孩之后,她再也无法踏进解剖室一步。

在法医工作中,因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带来更剧烈的精神影响,要继续保持理性,就必须克制情感。

孤独能让人冷静客观,对我们法医来说是好事。

——电影中秦明的台词

无情是法医的缺点。

无情也是法医的要求。

Sir想说,这不是诅咒。

事实上,每个职业都有其好其坏,当官的容易自恋,从商的容易势利,唱歌的容易矫情,写字的容易孤僻。

在法医这条路上渐行渐远的秦明,几乎注定越来越冷酷……

谁知,《秦明》又给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就得说到另一个角色,嘉嘉(代斯 饰)。

...

△ 代斯和杜鹃这两个角色来自同一个原型,现实中秦明的妻子“铃铛姐姐”

片中,嘉嘉暗恋秦明,秦明眼睛看不见之后,她主动照顾他的起居。

这一段,导演致敬了《重庆森林》的情节,王菲趁梁朝伟不在家,悄悄开门进去,给他更换各种生活物件,在《秦明》,也是“改造你家治愈你”。

嘉嘉帮秦明买了椅子,换了枕头。

有个镜头蛮有意思,秦明有几个魔方的摆饰,全都是蓝色那面朝外,然后她一个一个翻了边,换成红色那面朝外……

冷色,换成了暖色;

冷漠,也就换成了温暖。

《秦明》是悬疑片,没错。

但关注悬案之外,电影其实还埋藏了一个法医的内心悬念。

秦明能否得到救赎?

这个人物最危险的时刻,Sir认为不是面对那个疯狗一样的罪犯。而是当他发现,那个拯救了他的女孩……

这个时候,秦明什么反应?

不是哭,不是骂,也不是沉默。

而是跟往常一样,冷冷地报告尸体状况。

“身体没有抓痕,皮肤泛氧泛白……”

听起来他没事。

但Sir懂他。

当上天给你赐予了某种幸福,又剥夺了它。那么你的本能反应,当然是退回到原先冷漠的壳里。

秦明的这种冷漠装不了多久。

崩盘始于缝隙。

以前,女孩在做尸检时,心里紧张,划破了手。这让秦明怒不可遏,因为他认为,法医不允许错误。

...

而现在,秦明为女孩尸检,居然把自己的手划破了……

他,陷入了曾不齿的情感。

秦明的两难来了。

他究竟要把情感当作敌人,还是朋友?

可别轻视这种选择。

就像《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最后,侦探波洛依靠他的敏感,发现了嫌疑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才明白了真相。

其实,从来不拒绝情感的嘉嘉,反而比秦明更先一步走近真相。因为她依靠自己作为女性的感性直觉,更快地体会到死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那种情感联系又会影响到哪一个愤怒的人……

你看。

理智往往能帮你靠近真相,但情感才会帮你摸到它。

《秦明·生死语者》的第二层可贵正在于此——

它塑造了一个金光闪闪的技术完人,又一步步敲碎他的金身,还原出人的质地。

他既是英雄,也是凡人。

他叫秦明。

...

更多看不见的法医秦明

必须承认。

电影再真实,也是电影。

真实的法医不可能面对那么多戏剧冲突。

更多的法医秦明,他们没日没夜面对的,是一种“我受不了了”和“我必须坚持下去”的纠结,挣扎,焦躁不安。

原著作者秦明本人看完这部片,说“超出预期”。

Sir以为这话,既是对电影品质的赞美,更是对电影主题精神的肯定。

《秦明·生死语者》的一切戏剧核心,其实始于一个故事。

这故事你或许听过。

雪山杀人案。

一帮人雪山探险,突然,大雪封山,他们被困山顶。

饥寒交迫。

“吃人”,成为了唯一活下去的选择。

假若你遇到同样情况,你吃,还是不吃?

整部《秦明》其实就是这句话的演变。

它描述了一群没有光环的、不完美的家伙,然后把观众带进角色的坑里,陪他们一起纠结、痛苦,经历抉择之后的成长,或者更糟的结局。

它最终拷问的是,个人在绝境下的抉择,以及各自抉择的代价。

...

...

具体到法医。

我们总希望从他们身上索取那些猎奇的事情:见过怎样的破败,闻过怎样的恶臭,探索过怎样的人性深渊。

但我们似乎从没问过,在这些无法想象的惨状之下,他们到底安慰了自己多少次,憋过多少口气,洗过多少次手……

有些法医在深夜12点,接到一个电话,就要匆忙赶到现场进行勘察。

有些法医在接触死者时,不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有些法医在危险的现场执行勘测时,不幸遭遇意外殉职……

...

...

△ 2015年,山西一位法医在高压电漏电现场不幸遇难;同年,云南省一位法医在高速公路前往现场时遭遇车祸,因公殉职

知乎上一位法医写道,他们老师经常说:“人没善心做不了法医。”

想想也是。

他们的责任感,不止为生人,也为死者。

难怪,写出《法医秦明》的秦明会这样形容法医——

“一双鬼手,只为沉冤得雪;满怀佛心,惟愿天下太平。”

难怪,依然从事法医职业的南京市法医潘斗超会说——

“我希望这个不太正能量的东西,在我们这个专业我们解决了,我们承担了这个负面的心理,大家要生活在阳光里。”

难怪汕头市一位法医会说——

“很多时候我们也是自己安慰自己,别人说你脏,但是呢,我们自己心里也明白,法医干的就是一个良心活,一份责任感。

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为死者伸冤,是对死者的尊重。

我不觉得这是脏,反而我觉得这比很多人还要干净。”

从这点上,《秦明·生死语者》的真正价值或许是——

比起夸夸而谈的时代精神,它刻画了真实人生里,那些尖细却一言难尽的痛苦和承受这种痛苦的代价。

有的人因此被生活压弯了腰。

有的人因此见风使舵,转身为贼。

而电影就像一声断喝。

它让我们突然意识到。

原来,还有这么一班人。

就算骨头压折还是义无反顾。

就算血肉模糊还是初心不改。

向法医致敬。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汉斯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