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视角的文化抵抗最终让位于那些生活在鲜有微光的角落里的普罗大众,舞台在这里,自己来说自己的话。
20210723观后
中国的纪录片生存很难,没有什么资金支持,更不像电影或电视剧,能讲市场、谈大奖。回想了一下,自己罕有的几次观看纪录片的经历也很惨淡。电影院里几乎包场地看完了《二十二》和《掬水月在手》,看得很累还时而走神,走出这一方空间后心里想着是,即使没那么喜欢我也要为之买单。
今天线上看了李一凡的《杀马特,我爱你》。之前在浙大播过,可惜错过,B站有资源,突然想看了。
“杀马特”曾是一个热词,我们印象中的“杀马特”总和夸张的妆容、多色彩的发型所重合,那些年,红过的是跳动的QQ头像,黄头发红头发蓝头发黄头发,是非主流圈子里的一大分支。
但当年互联网资源匮乏,我们并不知道杀马特为何红了起来,也不知道藏在杀马特头像背后的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
罗福兴告诉我们,杀马特群体是一群视野所及都是招工启事的工人/村里人,他们曾经真心实意地以此为时尚,并对自己的发型无比珍爱。他们从不是为了“自黑”,只是不知道自己群体之外的世界是怎样的。
从2013年以后,杀马特就被整个社会定义为“低俗”,他们会被骂,甚至被打,在什么地方都会被查身份证。杀马特在经历了被整个社会嘲笑、打击、蹂躏还毫无反抗能力后,他们对其他阶级和主流社会心怀恐惧,恐惧已经嵌入了杀马特的基因。纪录片的采风变得尤为困难。当年确有许许多多的、我们根本想不到的社会文化理由促使杀马特成为杀马特,而今天,杀马特们剪去了头发,不再是杀马特。今日的年轻人换了一种姿态生存——躺平、佛系、咸鱼……
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思想文化上的隔阂太大了,相互之间的距离比贫富悬殊的距离还大。精英视角在与现实对冲之时,如此无知且渺小。舞台让给他们,自己说自己的话。
“每个人都是活在社会里面的,每个人的处境都是社会的处境,每个人的历史都是社会史。关注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社会,只有在你对社会的观看没有盲点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不是活在《西部世界》那种岁月静好之中。”
自己来说自己的话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被某人安利去看了一部电影《无依之地》(Nomadland),我说一看到题目就很喜欢,喜欢的理由噎了回去,在这里写写罢:第一眼的亲切感,源于对“nomad”这个单词的别样情结。其一,nomad大体上指游牧民,自然容易让人联想起草原。我 ...
“菜品”或不如首季,“厨师”却更有滋味
相较于第一季,第二季第一期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导演席的李少红变成了尔冬升,初舞台有了“市场评级”这一环节。当然,这季的“演员”也比较“潮流”,一些idol的加入让人略感迷惑,90年代末也深感被时代潮流淘汰的危机hhhhh。不过相较于前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