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这个案件会更复杂一些,没想到院社一方单纯作为“恶”存在。
理想主义的记者,追求真相,不死不休。但在过程中,她情绪主导做出了不少违背新闻伦理的操作,都让我感觉她比那个新人女孩更像愣头青。
巧得很,我不仅学新闻的,而且为了学分曾经做过自闭症儿童看护的志愿者工作,后续也做过一些养老院的调查报道。
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是写实的,但还是不够。
善和恶,电影需要简单的二元对立,尤其是这样一部压抑的现实主义电影,这样才能方便大家战队。尤其结尾受害人依然受苦,加害人继续逍遥法外,代表理想主义者和希望的女主茫茫然孤立于雨中的背影,才更让人愤怒、绝望和不可接受。
但现实,是灰色的。
生育率暴跌,人口老龄化严峻。当下,谁都要操心一下这个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话要说。
作为不婚不育主义者,我对这个问题十分在意。看过译文纪实系列的专题和亲自去养老院做义工后,就只剩下了绝望:攒钱,去国外安乐死算了。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而保留的一点理想主义者的清高和傲慢。
我想象着那些被家人放弃、孤独地住在养老院里的老人,因为我的到来而获得短暂的快乐,他们会慈祥地微笑,而我因为他们的笑容而感到一种做了好事的满足。
刚当志愿者的时候,我也觉得这里的氛围很不对劲。护工态度粗鲁,训人如训狗。环境恶劣,吃食难以下咽。还是傻白甜的我,对此愤怒,甚至想着我要好好披露这个虐待人的地方!
很快,我就发现了自己的天真。
有些老人天生就是脾气坏,会为了折磨护工故意把屎拉在床上,吃饭的时候把汤碗往人身上泼,还有的老人甚至会在女护工照顾他的时候动手动脚,完完全全就是性骚扰。
我对世界的想象,是如此的单薄。
目前,养老问题主要由政府、市场和个人三部分解决。
社会福利保障需要钱,在生育率暴跌和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以往可以勉强被忽略的矛盾都会变得更尖锐。政府捉襟见肘,这部分的空缺就必须由市场来解决。但市场是向“钱”看的,无权无势的人就只能靠自己。
电影主要探讨的,就是私营残疾院社里的虐待现象。
无能为力,是我在看电影过程中反复出现的情绪。哪怕虐待和性侵丑闻屡禁不止,但彩虹之桥依然人满为患。因为没有办法,有瓦遮头已是这些人对生活的最低要求。
理想的情节是,私营院社爆出丑闻——新闻媒体介入——社会舆论倒逼市场改革——民众受益
但现实情节是,私营院社爆出丑闻——新闻媒体介入——舆论起来了,但改变不曾发生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很担心一件事,如果院社方不是一个单纯的坏人怎么办?如果他确实是想要做一些好事但也确实不耽误自己资本家的本性挣了黑心钱怎么办?(虽然电影里没有发生,只是单纯把院社方设置为“恶”的一方,虐待之外,还设计了性侵智障女性的情节,可以说是十恶不赦。)
我一直在找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绝望的发现,此题无解。
政府比所有人都更有义务、也更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政府首先要保障的是经济。养老是负担,而对经济无益。
就算建了那么多的养老院、老年大学、老年人活动中心,又能惠及多少人,轮得到底层人吗?不说别的,就城市养老金和农村养老金之间就是一道不可跨越的天堑,有些农村老人,一个月只有100多块钱的分发。
而随之涌入的市场养老,它们也只会向“钱”看,《妈妈!》里的高级养老院和《白日之下》的养老院,会是一个养老院吗?
如果没有虐待和性侵,彩虹之桥只是单纯一个环境不合规格容纳了太多院友的地方,你会举报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