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之前讲起跟蒋介石有关的反革命政变,都是什么“四一二”事变,西安事变之类的,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也大多是从“四一二”开始破裂,“七一五”全面破裂这样的论断性描述,但其实国共合作的矛盾是一点点积累下的,破裂也是早有预兆然后一步步推演而成的。
但就中山舰事件本身来讲,蒋介石并没有策划的非常周详。否则不会被周恩来从中山舰的位置和李之龙的行为来质疑逮捕和拘留行为的合理性。在对峙的过程中也一度漏了嘴,近乎承认了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不就是做了......),然后叫卫兵软禁了周恩来。
那是一个注定无眠的夜晚,大家都因为愤怒、紧张而激动的睡不着。
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虽然大家还在维持一个表面和平的假象,但实际上已经在层层的磨合中完成了党派的内部分化。
首先,从中外势力的对比来看,中苏对于革命的期待完全不同。苏联渴望通过提供经济、军械来完成在“指导革命”名义下的实际操控。只要完成革命的胜利,国民党或者是共产党掌权,只要是在苏维埃的领导下,这都是无关紧要的细节。所以在冲突爆发时,苏方一再强调要沉着冷静,并且接受蒋介石的示好,同意将共产党党员调离党中央。
其次,从国共势力的对比来看,已经明显完成了国民党相对实力的上升和共产党相对实力的下降运动。(实则也是党政权与军权之间的博弈)
从共产党部分来看,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强硬派并不掌握党政实权。虽然他们对于各军的实力和心态进行了统筹分析,并充分估计了敌我力量,试图剥夺蒋介石的军权、党籍。但由于起决定作用的陈独秀远在上海,远离了斗争的现场,对于情况进行了错误判断,服从了苏联的指挥和要求,使得时机转瞬即逝,从第一军的成员部署到党中央的领导权都被逐渐剥夺。
感觉毛泽东在拒绝签字的时候,眼里都有泪光在。
从国民党部分来看,蒋介石、汪精卫已经开始各自为政,中间的大多是一些不成气候的墙头草。汪精卫虚挂了一个“主席”的名头,实际上,当他想要裁撤蒋介石的时候,竟没有一个人支持他的决策。大家无非就是投鼠忌器,忌惮着蒋介石手里的军权和背后的苏联势力。
经此一事,蒋介石已近乎掌管了国民革命的全局,成为了党政军财四权在握的大人物了。
看似是一支坚强的队伍,实际上在权力斗争中各怀鬼胎。
还记得毛泽东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他说要“只要摸准了它的脾气,莫管这水啊有多急,照样有法子治它。”,多次强调要顺势而为,饶是聪明坚定如他,还是在节节败退。但即使是在节节败退,他也从未放弃过心中的信仰和信念。
而蒋介石出场的时候呢,上来就是问自己的“青云路”,在革命斗争中也是四处做一个“投机分子”,敏感多疑,也因为这份猜忌,他本想着清楚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异己,却也逼走了蒋先云这样的青年才俊。
其实他们的结局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心里有苍生之人,自然会为苍生所庇佑选择。而一心只想着功名利禄,最后也只会被名利所吞噬。其间差的,可不止是军功这么简单。
不过,革命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毛泽东还是个在党派之间纵横捭阖,游说各方的人,谁能想到日后他放下笔杆子,也是一杆白发百中的神枪呢?
毛泽东的怒吼“真相,永远不会有真相了。蒋介石已经赢得盆满钵满了,真相,只有他一人清楚”和蒋介石烧日记的那一幕,“历史无事实,事实绝不能记载”放在一起真的是戏剧冲突满满。
这简单的一个事件,一场戏,把各组织之间的内斗写的这么具象化,真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