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三年后的重逢——不能算影评,只是观影后的心路历程

三年以后,走进电影院,一个新海诚(曾经)的忠实影迷终会想起高中放学后坐在电脑前第一次看完《你的名字》的那个夜晚。

那时的我对于电影和动漫的了解相当贫瘠,对电影中所谓的人物、主题、技法了解甚少,就如同刚刚翻开一本崭新的书。而新海诚的这部动画电影无疑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刚上高一的我在这个新世界里得知了:原来有如此纯洁的爱情,原来奇幻片可以这么拍,原来这样的运镜如此动人,原来动画的表现力和情绪张力可以以一种冲破屏幕的力量向我袭来……三年以后,《你的名字》重映,我走进电影院,106分钟后,电影结束。与观影前的预期不太相同,当年的震撼不知为何在这短短的三年里悄然消散了。

...
忘不了当初的震撼

当然,我不想砸这部电影的场子,作为新海诚的影迷,我并不否认这部电影中的很多镜头是美的,壮观的,精妙绝伦的。时至今日,我依旧会被影片中的歌曲触动,会被那几个展现奇观的全景镜头打动,而片中那段“彗星分裂坠落前,全景加长镜头绕过三叶越轴展现夜空”的那颗镜头更是在当年的我心中打下了一个坚定的钢印——这才叫奇观,这才是我想看的电影!然而,在感受这些的同时,我又无法忽视片中那些当年被我忽视的,或是没有在意的缺点。

无论如何,作为曾经真真切切被打动过的影迷,我还是想先聊一下这部电影的优点。

...
大全景奇观,简直可以写进教科书!

首先,我认为应该是公认的一点,那便是美。不同于前作《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中的那种“日式唯美”“物哀之美”,《你的名字》中的新海诚在保留了以上的唯美片段的同时,又做出了一种曾经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中未能完成的——宏大美。不知是不是受制于地理环境(国土面积太小),日漫里能做出真正宏大场面的作者寥寥无几,更多的还是像《国王排名》那样(一个国家巴掌大,攻城战两只手数得过来)。新海诚在这部电影中对于镜头的切换以及各种运镜都很好的说明了他对于奇幻电影或是宏大场景叙事的把控力。我个人印象最深的两个镜头,一个是三叶刚刚穿进泷的身体里,走在东京的街道上,周围人群熙熙攘攘,每次有一个行人从她身旁走过时,景别就会进行一个跳切,从中景到近景再到面部眼睛的特写,每一次镜头的跳切都代表着人物心情变得更加激动,而跳切带来的冲击以及观感体验则是最强烈直接的。还有一个镜头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彗星坠落前的全景长镜头,这样的运镜在日漫中似乎也很常见,毕竟运镜更加简单就是动画制作的优势,但是在这个画面中,配合画面整体色彩加仰拍加长镜头,将全片最美的场景之一缓缓呈现给观众,就如同一副被慢慢展开的画卷。同时镜头从人物右侧转向左侧,能在完美展现画面的同时给到观众以情绪的递进。

...
实在是太美了,直接影响了我的电影观

然后,就是关于“符号”的运用。新海诚好像真的很喜欢一些符号,就比如《秒五》里的樱花、《言叶之庭》里的俳句和雨、《铃芽户缔》里关于门的意象,而在本片中最突出的符号莫过于“绳结”了。这个符号在影片中被外婆用近乎非常直白的方式强调出来——“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的连结”。而这个主题在影片中也使用了一段非常有特色的画风展现出来,就是泷找到并喝下口嚼酒的那一段,在此我就不过多赘述。这种意象化的表达可以非常有效的在观众心里建立起一道无形的桥梁,将主题与思想传递出去。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在相对不长的影片时间里能够包含众多信息以及可解读的空间。

好了,关于本片最突出的优点我已经差不多讲完了,剩下的部分就是我认为难以接受的点了。

首先便是我个人这几年开始逐渐关注的人物塑造。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奥寺前辈还是男女主周围的朋友,他们的身上无一不透露出十足的“工具性”,每个角色仿佛都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出场,他们的所有行为在开场时基本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谁负责展现“友情”,谁负责提供材料,谁负责做一个花瓶供人意淫……但是各位必须要明白一点,我并没有否认人物塑造可以具有工具性,或者说如果我们只是把“工具性”定义为“能起到帮助作用”,那几乎任何一个有意思的人物在片中必然不能是起不到任何帮助的。只是这个工具性并不只是我们理解的推动剧情这么简单,而应该被理解为“有作用”。日漫中人物的工具性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
在影片中近乎无用的花瓶角色 :(

第一点,对于花瓶配角(尤其是女性角色),他/她们的出场作用往往目的性强且单一——为了提供一个某种xp的意淫对象。比如新海诚自己的xp中,奥寺前辈这样一个美丽知性的“母亲”形象就承担了这样的一个作用。包括后来的两部电影中,也无一不在用这样类似的配角形象来填充其余角色无法带来的“青春期性幻想”(说难听点应该就叫“俄狄浦斯情结”或者“恋母”)。第二点,对于工具人配角,比如三叶身边的两个朋友,他们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推动剧情这一个目的来的,这样的角色往往只要是主角一开口,立刻就能出生入死满足其需求,至于说为什么要这样,动机是什么?无法理解。也许有人会讲“配角的存在不就是为了推动剧情吗?”这句话说对了一半。配角的存在可以推动剧情,但同时,他们身上也应该保留住自己的独特性。比如《指环王》中的甘道夫,从剧作的角度上来说,他可以算作“交代剧情”的配角,但是当他只身伫立在石桥前,喊出“你等不允许通过”的时候,没有人会觉得他像个工具。对于配角的塑造,他们每个人都应该是甘道夫,保留有自由意志的同时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包括《你的名字》在内的绝大多数日漫,它们的配角不像甘道夫,反而像是石中剑里的那块石头,或者是修仙文里面的雷劫,他们的“本质先于存在”,或者说可能就没有“存在”,而只是“被设计”。第三点在本片中体现不强,但这更多存在于日漫作品中,这里简单提及一下。对于主角,依然是“本质先于存在”,只不过他们的本质不再是推动剧情的工具性,而是服务于观众幻想的人设,高冷、腹黑、无口、中二……日漫的创作中往往是先确定好这些人设,才去构思具体情节来表现这些人设。这样做的好处是更容易圈粉,但是代价则是有时会造成人物与情节的割裂,与此同时人物动机并不明显。

...
主角团那些如同工具一般的朋友们

关于人物塑造的缺点基本就分析到这里了,接下来还有一个点讲出来有点危险,这是我个人比较反感的一个点——软色情情节。关于这点还应该讨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作品本身就属于情色片,那么在这样的作品中去批判软色情多少会显得过于荒诞。我也无意去做这样“不通人情”的事。我们快速进入到第二种情况,《你的名字》(即正剧)中的软色情。之前看到过一条评论,大致意思是“《君名》这部电影体现出了日本人一贯以来的含蓄,因为最后相遇的那个部分不像欧美爱情片中会有激烈的亲吻,甚至只有各自的脸红落泪和一个浅浅的拥抱。”当时我看到这段评论觉得很有道理,但是现在再想想难免觉得可笑。含蓄的日本人到底为什么一定要在非情色片的电影中加入诸如:睡醒摸胸、无意义的仰视腿部特写、胸部特写以及上篮的那段胸部晃动。我思来想去,发现这些情节除了能博得其余也想着看这些软色情的观众一笑以外毫无其他用处。但是我且不说会不会有观众因为同样的这些镜头感到不适,我就谈另一个点——割裂感。回看那段论证影片含蓄的评论,我们能够发现单独的那段举证其实是可以成立的,包括影片结尾的楼梯相遇也能体现出新海诚作为导演想要做出的克制。但是当我有了这样的感觉后再去看那些软色情片段(数量太多实在无法忽略),之前影片中所体现的“含蓄”“克制”在一瞬间被击溃了,这样的情节给我的感觉好像不是同一个人拍的。不知是为了商业的妥协还是出于导演本人的癖好(应该是两者都有),这样的情节使得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割裂感”,就好像一个在课堂上高谈阔论的远大理想宏大叙事的教授晚上出去吃喝嫖赌还被当场抓获一样。当然,一定会有人觉得这样的割裂是可以被允许的,我在这里也只谈个人观感以供参考,无意去争辩。但是这样的既要(纯爱剧情)又要(软色情营销)的做法实在是让我不适(真的一点也不纯爱)。

...
纯粹是为了满足救世情结的意淫设计

其实本片的缺点还存在于技法上。开头的三叶发现自己被魂穿的那段剪辑着实有些让人迷惑,结尾陨石坠落的时间到底为什么有这么长我实在是没办法说服自己。但是这些点已经被别人分析的大差不差,在此就不过多赘述了。

...
我就算不是是诚哥的老粉也算是曾经的真爱粉了,小说电影一部不落~

不知这算不算巧合,影片中泷和三叶所在时间线相差三年,而我第一次和这一次观影也相差三年。三年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我的青春却已经接近结束,起码当年那种一天两部番的热情也因为种种原因消退。

如果现在是我第一次看,我不会再给这部作品打出高分,只是情怀虽然会淡化,但终究还在。没有必要过度抹黑或神化任何一部电影,允许其有优点和缺点,这样才是一部真实世界里的电影。希望时间帮我冲刷掉那些不适的缺点,而记忆帮我留住那些美好的画面。《一代宗师》里说,“人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希望在某一个岁月的岔路口,我能与我美好的回忆再度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