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原著那些优美的文字后,非常好奇电视剧会怎样去守住原著散文的灵魂。电视剧本质是以阿勒泰为背景的青春爱情文学,男女主爱情为主线,前部分爱情美好得如梦似幻,最后一集的伤痛离别显得有些俗。全剧人物塑造得最丰满是巴太的父亲和文秀的母亲,但剧里的女主和我心目中的形象有些不同,我心目中的女主形象是坚韧的、勇敢的、细心的、随性的。整部剧重在了主角懵懂的爱情经历,弱化了游牧民族的生活主题以及游牧文化在现代化环境下受到的冲击。故事的细节之处由原著散文片段填充起来,即淳朴热心的哈萨克族人的日常生活,显得丰富猎奇,如画般的森林高山和绿水,躺在湿漉漉的草地,与羊群马儿作伴,静谧而悠远,这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遥远而陌生……让人在快节奏生活习惯的影响之下,还能停下脚步来细细欣赏阿勒泰的慢。
高晓亮这个角色添加得不合时宜,可惜木耳那一章节,原著是作者的母亲摘木耳,更能突出母亲的坚韧和智慧,并且有一整个完整的后续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还没来得及展现,在剧里就被掐断了。还有参加婚礼的章节,删减后太过短暂,而且只围绕着巴太的话题。
巴太的人物形象非常惊艳,看多了荧幕前的小鲜肉形象,少以见到野性的帅,让人眼前一亮,他身上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阿勒泰的山水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每一次巴太走向文秀,一人一马,在山花烂漫的草地,仿佛刚从画里走出来。特别是结尾处巴太踏着月光的暗影终于走向心爱的女孩,和《傲慢与偏见》里的男主在余晖里走向女主的镜头简直是异曲同工之妙。
非常难得是,无论是构图还是灰蓝的色调,满屏都是深广悠远的镜头,拍出了阿勒泰生气盎然、明亮纯粹的美丽,符合我对阿勒泰所有的向往。此外,八集共八首片尾曲,这一点细节和《漫长的季节》一样,别出心裁,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