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戏无论是从题材选取,还是社会表达方向,都成为了很多人拿它和药神做对比的缘由,而它质量上与市场上的成败应该说也和与药神的相似以及对药神的反动息息相关。
说它成也成于和药神相似,在于底层反抗社会原有枷锁的爽文叙事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拥护,我们也开始渴望拥有自己的第一部熔炉与第二部药神;
说它败也败于对药神价值观的反动,在于不止不休全盘否定了药神传递的社会表达与情绪,以一种极其傲慢和轻蔑的方式叙述了一代人的伤痛。
首先从视角选取上,不止不休选择以底层新闻工作者的视角切入,放在所有现实题材电影里都是比较少见也是比较难拍的。因为公众会天然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客观性,公正性,大部分人想看到的是一个理中客的蜻蜓队长,而并非一个有血有肉,具备七情六欲的电影角色。
所以通常来说以新闻工作者为主角的类型片通篇看下来,大多都具有主角塑造极其欠缺的问题。即便是麦卡锡的《聚焦》和施拉德去年的《她说》,也都有这样的典型性问题。
尤其是在当下这么一个同时具有社会分裂化越发严重,以及信息控制力空前强大两个特点的时代,创作者似乎也在无形中失去了让一个新闻工作者有血有肉的权利。
在视点选择具有先天限制性的情况下,做为社会问题片,把社会问题的加害者和受害者置之一旁,选择了一群第三方做为主角,本身也有巨大的风险。《她说》里的主角虽然也与事件本身毫不相关,但是主角和事件受害者同位女性,即便没有遭遇韦恩斯坦的性暴力,但也和受害者同样面临很多相似的生活中的女性困境,包括后续韦恩斯坦出现在主角的报社,其实也是在实施一种长臂管辖,职场霸凌,让主角被动的产生了事件的参与感。
而不止不休的主角真的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局外人,而且自始至终也几乎没有和事件中的任何一方产生过共情。
这把第一个提到的公众顺拐要求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白客这个角色被导演在人设上彻底做绝,产生了角色真实感下降,事件实感丢失,观众代入感缺乏的现实题材片更忌讳的问题。
所以我们其实很不幸的认识到,当不止不休这个故事开始的时候,它几乎已经注定失败,整个故事的可能性已经止于休于了它的开端。
再来分析一下做为现实题材片绕不开的社会表达问题,虽然乙肝问题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疮疤,但想必后来看到整个街道的人听说彪哥一家是携带者就上门喊打的场景时,大家也会发觉乙肝事件和当下的联系。
这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完全过去的社会问题,历史很难重演,但会不停的押韵,当你认真的审视每一段历史事件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的内在其实都很当下。
所以真正的当下人对于过去的社会问题的判断固然相当重要。
白客一开始做为初出茅庐,对于新闻工作见识浅薄的媒体界新人,经过矿难报道一役成名后,投入了对于更大面积的社会问题——乙肝歧视的研究报到。他先潜伏进入为乙肝携带者代检的彪哥的团伙中去,采集到大量新闻信息与代检者整个行为脉络动机后,决定发布针对性报道。
首先我对这个角色的恶感度陡增的一场戏是彪哥团伙被发现,他前往现场表明自己记者身份被打后,站在彪哥家门前自我感动式演讲的那场戏。
这段演讲有两个核心思想,第一是彪哥之流以代检的方式对抗乙肝歧视和乙肝大举报时代,是蝇营狗苟,是懦弱无能,同样也不会为携带者赢得真正光明的前途;第二是自己这样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这一观点一出其实就已经暴露巨大的问题,自诩孤勇者的人却和孤勇者传递的价值观完全相悖。
他同时还表示“只有用新闻这样的公正公开的方式对抗与发声才有效,并且他现在要成为记者侠去拯救大家了,大家千万别谢我,这都是我作为雷锋队长应该做的”。
平时我一般谈起药神说到的大多是它的不足,因为它的确存在严重过誉的情况,但是或许从今年起药神在我这里要开始逐步转型为优等生出列了。
药神最起码展现了一种在某种不可抗力和压倒性的社会问题中,底层小人物为了自己和同为被剥削者反抗的一种可能性。
这种反抗的方式没有宏大叙事,没有高歌猛进,也没有理论背书,更不是什么精英化操作,但是它具有十足的鼓舞性,也为真正生活在简中的人展示了,大部分和徐峥一样的小老百姓为自己摇旗呐喊的最直接可靠的方式。
但不止不休否定了这一切,它告诉我们个体的声音是绵薄无力的,个体的反抗是蝇营狗苟之事,个体的存在是负价值的。那些受到社会不公待遇的人就应该摆烂等死,等到某天一个名为韩东的雷锋侠作为降世神通,大发慈悲的来拯救他们。
男主角自己也说了,他是初中毕业,没有新闻从业经历,在这个功利主义的社会里也是弱势群体,在招聘会上的面试官眼里,他似乎也带有某种理应被歧视的原罪。
但即便是这样,他也不愿意共情和理解哪怕一点点彪哥反抗行为的意义与价值。
如果韩东这样的人真的活在现实,他一定会为自己身为低学历的穷北漂,却凭借自己的双手挣到了事业,爱情,名望而无比自豪,并在自豪之余向彪哥“之流”炫耀,你看我也有过低谷,但我谁也不靠就飞黄腾达,你有什么理由不像我一样成为雷锋侠!
而韩东不知道的是,他会有工作,会被张颂文赏识,是这个故事的爽文本质的需要;他会有苗苗这样爱他十天不洗澡的娇妻女友,是主创男凝和意淫的产物;他会在报社发癫撤稿被开以后用十分钟时间反抗成功一个时代的歧视与偏见,是内地电影审查和创作者异想天开的结果。
而彪哥没有这些待遇,现实中被霸凌的那位朋友也没有这些待遇。
你我更没有。
相比于所有人都在诟病的十分钟拯救世界的童话结尾,更悬浮的是宋洋,张颂文,以及彪哥集团里的所有人在结尾都消失了,他们全体杀青在了影片第二幕结尾。
因为导演写到这肯定发现了,他没有勇气真的去考证当年的携带者在所谓一纸新闻发布后生活真正发生了什么改变没有。
他不敢讲或许宋洋已经回家打工,和第五次上岸机会永远失之交臂;
他不敢讲或许彪哥的女儿被退学,她的人生就此被毁灭;
他不敢讲福克斯这辈子也就止于了音乐学院门前,他最好的就业机会就是去当个音乐区up主,然而那时候还没有发达的互联网……
说到最后我想起扬布拉德的《写小人物的大作家》里有一句歌词:
我的理想和生活都在受损
导致我的心里总是有落差
但最起码我还没被弄死
所以我要继续当个写小人物的大作家
大作家亦是小人物,小人物亦是大作家,我希望未来会看到更多真正的小人物,而非悬浮的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