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哲学思想

电影中涉及到的一些加缪哲学思想与角色的对白。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荒谬的世界里,因为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落差,所以反抗才能感觉活着。」

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着落差,也就意味着被否定,需要否定被否定的自己来获得肯定,反抗是肯定自己,获得存在感。魏青和她老爸的对抗,一定程度上是在获取注意,因为注意也是一种肯定,无视是最大的否定。

「自由好像是我们努力争取才会拥有的,但我们本来没有吗?」

加缪所认为反抗者争取之自由,并非无限之自由,而是有限之自由。

美术系所要求之「创作自由」到底是什么?

在美术史的课堂上,大保拿出泰德的作品请老师评价,之后又请在场的同学评价,实际在参加strike的学生心中,并非全然否定校方对自己的创作评判之权力。季微与系主任battle,也并非质疑系主任评分之合理性,而是探讨分数之合理性。简而言之,系主任简永行在公听会所持之词——艺术需要一个判断标准也并非全然为厥词。而这个标准应由谁来确定?如校方有订立标准之权力,那么校方的审美立场与学生(抑或大众)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又该如何平衡?「创作自由」的界限又在哪里?

反抗本质上是在与威权之间持续不断明确自己所要求之界限,界限注定是不断拉扯的,自由是要不断争取的。所以季微会说「我们像滚轮上的小白鼠」,魏青也会说「抗争是不会停止的」。

24.理想主义者

季微和魏青之间互相吸引的很大原因是她们都是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在这个时代,仿佛已经成了无用之人的代名词,他们被认为没有生产力,对现实的一切都充满不满,无法融入社会和群体。

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会遭遇怎样的结果呢?一种是像季微那样陷入迷茫,一种就是像魏青一样痛苦的疯掉。

然而理想主义者又是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最群星璀璨也最悲壮的一群人,他们忍受着寂寞,却未必能够获得狂喜。

魏青不赞成和政客合作的原因可以从加缪的思想中得到答案。在加缪的观点中,手段也是目的的一部分,不义的手段对正义的目的是一种伤害。和政客合作,不过是借威权的力量来制衡威权,本质上是「利益交换」,当手段不纯粹的时候,目的也已经蒙尘。

因此在魏青眼中,纯粹的季微就对她有天然的吸引力。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但作为演员却可以在电影中体验这种充满激情的人生,真的很羡慕做演员的人。)

25.系学会的众人

首先须知一条真理,即群体的正义是一个伪命题。

系学会看起来是要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然而每个人都走向不同的方向。文嘉和阿光相信只要目的正义,手段可以非正义(甚至可以牺牲掉他们认为不重要的人),敏莉比较出世(更像我们大多数人),选择向现实妥协,郑泰德作为事件的起因,有种被现实裹挟的无力感。

既然群体的正义已经不可追,那么一个理想主义者想在这个荒谬的世界里活下去,最终只能去追求个人的正义,即「我要怎么活着」。

但是这是可以实现的吗?

只要季微一天不毕业,那么她的个人创作就要被以分数来评判,魏青一日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就要生活在老爸的控制之下,这根父权的脐带便无法剪断。

个人的现代化到底该如何获得,这是一个终极问题,但好在她们还有彼此。

「雨不会停/也没有关系/我们都还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