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生死场:萧红小说精选集》之后,对萧红很感兴趣,就找来了她的这部传记电影来看看,把书评影评放在一起写完。
《黄金时代》这部接近三个小时的片子,最触动我的地方有两处,一是萧红和丁玲相见,两人谈天,萧红是一位独特的女作家,丁玲也是,两位伟大女性学者之间的联结,让我觉得很奇妙;二是影片结尾又回忆起萧红幼时的生活,旁白是萧红的《呼兰河传》,“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时候的萧红是自由的,这份纯真让人动容。
这部电影里的其他部分,我都不太喜欢。第一这部电影用太多别人的评价来表现萧红,而很多评价我不喜欢,比如有一次在饭桌上一个男的(应该是萧军的朋友),说萧红比萧军有天赋,而萧军写的比萧红深刻,这点我完全不赞同,虽然我没看过萧军的作品,但是我认为萧军完全比不上萧红,如果不是萧军搭上了萧红,我压根不知道这个家暴男。第二,这部电影美化了萧军的恶性,有洗白萧军的意思,明明萧军也出轨过女学生,电影里却把这段讲的不清不楚,还有萧军家暴萧红,电影却表现的萧军只是酒醉而已,打了萧红也是理所当然的样子。第三,电影太侧重于萧红的感情生活,电影里面萧红说不知道后人还会不会看她的作品,但她的绯闻会永远流传,电影把这句话放出来的意思是想警醒观众吗?那我觉得太讽刺了,因为电影本身就没有侧重于表现萧红的作品和她自己的独立思想,电影里萧红像一个虚弱的、过于重女男感情的木偶。不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叫黄金时代,明明一地鸡毛,真正“黄金”的地方也没拍出来。
另外,这部电影里的男性角色都面目可憎。我只讲个鲁迅吧,萧红萧军在与鲁迅见面的时候,鲁迅的第一眼就放在了萧军身上,此后谈话的时候也几乎都是与萧军交流,萧红像是个附属品一样。她们三个分开的时候,鲁迅也是把钱交给了萧军而不是萧红,我认为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和萧军非常低劣和卑鄙,没有把萧红放在眼里,不知道这段是不是导演刻意为之,总之让我非常不适。除此之外,鲁迅与许广平的相处也令人恶心,许广平完全就像一个保姆,做饭、招待客人,能看出许广平也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她欣赏萧红,认为萧红写的“苦”与她人都不同,可是她仍然是择菜、伺候鲁迅,生了一个儿子。一些人说鲁迅尊重女性简直可笑。
可能是这电影的作用,我看到最后,已经没有太多对萧红的同情,纵然她这一生悲苦疾病缠身英年早逝,可我认为她的大部分不幸都来自于男性,她厌恶父亲,所以逃离了那个家,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后面遇见那么多男的,她却一而再再而三的选择靠近?明明她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与才华,却把时光都浪费在了男的身上,什么爱不爱的,都是在损耗她的生命,让她变得不快乐,我不理解也不喜欢她的选择,因为明明她可以有更好的人生。
这部电影里看不出黄金时代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剧版《我的阿勒泰》十宗罪
首先放一下李娟的声明。一、把原书中的“姥姥”改成“奶奶”这一建立在夫权基础上的角色,直接割断了三代女性之间的血缘传承。二、加入多余的男性角色。剧版女性角色变成了摄像头,沦为了为男性角色服务的工具人。剧完全被拍成了男人与马的故事,三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