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为止,宫崎骏在内地还从未上映过的吉卜力电影只剩下《起风了》、《魔女宅急便》和《风之谷》。

...

平心而论,《幽灵公主》在我个人心中并不占很高的电影顺位,除了年少时对环保题材的不感冒以外,一反常态的宏大叙事也是我对这部电影反应平平的主要原因。直到今天我都一直坚定的认为,《幽灵公主》因为其过度宏大的世界观,丢弃以往对男女主感情绵长的描写,也过度在意包括男女主在内各个人物的象征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人物的深度和塑造。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正是《幽灵公主》为何会如此难懂,角色无法引起观众的共情,那也就在无形中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和成本。

...

当我们想要真正理解《幽灵公主》,就无法回避那个时代带给宫崎骏的影响。1997年上映的《幽灵公主》,前后作分别是1992年的《红猪》和2001年的《千与千寻》。在这个十年跨度的三部作品中,宫崎骏一改之前轻松写意的叙事方式,开始严肃的讨论“人和身边事物的关系”。从《红猪》的人和国家,到《幽灵公主》的人与自然,再到《千与千寻》的人与人,宫崎骏对人身边的关系迈出了心灵的一步,而这些“关系”在同时代手冢治虫和今敏的作品中也同样有体现。大师们的作品如果共同聚焦于相似的话题,也就意味着这是90年代泡沫破碎后失落的日本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抉择。

...

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幽灵公主》应运而生。电影的历史时间被大致设定在16世纪中国明朝中期,日本封建时代中期工业化正萌芽的时代,初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人类和自然之间爆发的冲突也是最真实的。在这个情境下,宫崎骏希望回答一个问题:人和自然是否能够共存?

...

牺牲一部分对男女主人物深度的塑造留给象征,在宫崎骏的这部电影中显然是物尽其用的。男主来自东北方的虾夷族也就是绳文人,虽然是人类,但他本来的民族受尽大和民族迫害,是对“正统”的人类抱有疏离感的,他不属于三方的任何一个势力,由他口中说出对观众的告诫“用雪亮的眼睛看清真相,再做决定”是最合适的。而幽灵公主作为被人类抛弃又被山犬收养的孩子天生就有着双重属性,她身上的神性则来自于被狼喂养的古罗马神灵气质,毕竟身边都有两条狼兄弟,几乎已经是明示格拉古兄弟的神性了。男女主本身的组合又是经典的亚当夏娃配置,在一个三方都已经堕落的失乐园中成为新一批人类,也是符合导演对失落一代的期望的。

...

除了男女主本身的象征意义外,电影中其他的人物也或多或少的抛弃了本身的弧光,成为象征的一部分。代表天皇和封建势力的僧侣和代表新兴资产阶级萌芽的女将军作为电影的二号人物同样有可以深究的意味。如果对僧侣抱有恶感的观众,一定不会明白为什么在最终的结局中僧侣没有被正义审判,就像不明白《洛洛历险记》中蓝毒兽为什么全身而退一样。僧侣固然自私、精明而恶毒,但他本身有着“打工人”的自知之明,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封建时代的权贵阶层,而他本身在电影一开始男主救命后也足够的知恩图报。像这样的复杂人物去杀死他只能得到狂暴的泄愤,也并不能使背后的丑恶势力受到丝毫的动摇,那对于宫崎骏这样温柔的人来说,就不会去执行非正义的行动。留下僧侣让观众看到他背后的黑暗,看到“医生的孩子还是医生,企业家的后代还是企业家”,才是老爷子的本意吧。

...

在动物身上有“恶灵”的设定,整部电影的主要发起和转折点也都来自于恶灵。在动物人性化的前提下,这种恶更多的来自它们对于底线的违反。两方野猪之王拿各和乙事主都在被人类重伤后变成了恶灵,但把责任归于人类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同样痛恨人类,山犬为什么没有在受到同样的枪伤后变成恶灵?人类也同样是自然的生灵,对于人类的反抗毫无问题,但是见人就杀、屠戮种族的行为终究违背了自然的规则,两方野猪王都在仇恨的基础上跨越了底线,自然也就失去了神灵的庇佑,它们的结局也就可以预见了。

...

直到今天,我依旧坚定的认为,《幽灵公主》并不是宫崎骏系列电影中的高水平作品,但是那终究是相对于他自己而言。《幽灵公主》是宫崎骏电影世界中极其重要的一块拼图,它直接关系到《你想度过怎样的人生》的出现和对人与自然话题的深思。久石让的配乐也同样是无法替代的经典,三十年前的电影依旧在陪伴着长大成人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