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个人的欣赏程度没有那么高,相对于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你想度过怎样的人生》,《猫猫的奇幻漂流》虽然隐喻众多、制作精良,但对于生命和个人意志的探讨却远远没有宫崎骏生涯末年的作品高效,也并未获得国内观众的一致好评而沦为冷门佳作。从个人来看,这部作品值得一看,但并非适用于所有观众。

隐喻流变是这个时代创作者乐于广泛运用的电影技法,而《猫猫的奇幻漂流》可以说是这种思潮下的高完成度作品。通过对各种动物的形象描写,主创团队在这些动物的表面之下深层次的塞入了自己的理解,讲述了一个类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样披着奇幻外壳的黑色童话。

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其实相当简单,一只猫猫在洪水中与其他动物之间的遭遇,但在一个简单的故事下塞入的则是更加宏大的世界观,就先从猫猫说起吧。这个故事中的猫猫像是对人本心的隐喻,孤僻而怯懦,对外面的世界警惕而具有攻击性,但这种“本心”又是实质善良的,对应到电影中的剧情就是猫猫一次又一次的接受新的动物上船,甚至在最后接受了一开始追杀自己、洪水到来时又抛弃自己的犬群们。在这场铺天盖地的大灾难中,猫猫本身就是“人性”的具象化。

而这场来的莫名其妙、消失的毫无理由的大洪水,以及洪水上唯一漂浮着的船,处处都是诺亚方舟的影子,但如果把所有正常的叙事都看成表象,这场洪水就有更深层的含义。对于“本心”和“人性”来说,洪水代表是生活中翻天覆地的突发性事件,猫猫住的地方有很多猫咪雕塑和画作,这是猫猫的舒适区。当洪水来临时,给了大量雕塑被淹没的镜头,在生活的巨变下,往日的美好记忆(雕塑)都会消失,而原来温馨美好的舒适区也终将变成从前我死去的家。

在诺亚方舟上,猫猫遇到了很多的动物,对于它们的描写是整部电影的重中之重,它们的形象既是表故事里的角色,也是里故事的故事本身。最早遇到的金毛和猫猫共同组成了故事的温馨部分,而金毛的代表了内心世界中的“忠诚”,在大灾变中的忠诚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高品质,所以在电影中金毛的动线朝着两个方向,会因为猫猫的帮助坚定的站在猫猫身边,也会因为友情而抛弃猫猫跟随犬群、在蛇鹫明确反对的情况下帮助犬群。可以说,金毛的戏份就体现了良善品质的复杂性。

诺亚方舟的第一位成员水豚,则代表了“陪伴”和“守护”。所以水豚是足够内敛而平静的,它的每一次行动也是足够坚决而明晰的,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这就是制作团队对“陪伴”的理解。狐猴则是“物欲”的象征,在灾变面前还执着于以镜子为代表的外物,直到最后同伴遇险,“物欲”才真正的被放下选择了美好了情感。

与狐猴相似的犬群则是“贪婪”的象征,它们也可以代表“物欲”的恶堕形式,只会一味的向外物索取,毫无感激之情和对关系的渴望,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我们常常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这批人,所以在电影中,犬群才会和猫猫如此对立,人性和本心是不可能和贪婪共存的,而不管是猫猫还是犬群,都也在洪水退去后幸存而纠缠一生。

电影重点描写了蛇鹫和鲸鱼两种生物,也是电影想讨论的重点:自然与神性。蛇鹫在洪水来临时是最轻松的生物,有翅膀的它根本就不会受到洪水的影响,反而会因为大量的鱼群而因祸得福。所以可以在电影中看到,绝大部分的蛇鹫面对猫猫都是残忍、冷酷又漠然的。作为主角的蛇鹫可以看作被“人性”所吸引的“神性”,虽然不再冷酷但这只蛇鹫却也依旧保持着傲然的姿态。可以看到当它登上诺亚方舟后,就成为了掌控方向的舵手,那这个故事的后期是不是就能看成一个由“神性”为引导,以“人性”为主题,以“陪伴”、“贪婪”、“守护”、“物欲”为人格复杂性的人,面对生活的翻天覆地变化时的救赎之路呢?最后的蛇鹫升天而去,也为电影带来了更多的宗教意味。

只能说《猫猫的奇幻漂流》确实不是一部好懂的电影,面对同期的《荒野机器人》和《头脑特工队2》,我也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获奖的是它,可能学院派的口味确实和普通人差距蛮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