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鱿鱼游戏》真的又刺激,又残酷。谈谈几点零散的感想吧:
1.游戏本身
先从技术层面来看,后面再从隐喻层面分析一下。
关于大Boss
如果只满足于从游戏本身去看这个BOSS的话,可能会觉得结尾挺惊艳的,就是那种原来是他的感觉,类似于《电锯惊魂1》最后那个场景。其实关于BOSS可能是谁这个问题,在游戏的过程中已经给了几个提示了,比如说嘉宾到场的时候,问The Organizer为什么没有接待他们,然后还强调每年他都在的,在那个时候其实就已经说明了这个主办方是一个伏笔,未来会交代。再就是游戏的设定,确实很有年代感,正如那个女孩所说的,是老年人小时候喜欢玩的游戏。这个小女孩简直就是就是个预言家和哲学家。
关于面具男
其实剧透,不是说知道了剧情才算,其实从看演员表的时候已经就在被剧透了,当时看到李秉宪饰演警察哥哥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他就是面具男。导言还挺调皮的,在前边就cue了一下他。

这个人物设定是非常有趣的,人设从始至终是连贯一致的。我们可以从他喜欢看的书来猜测他的性格特征。他桌子上放的都是艺术类和哲学类的书。比如说关于梵高、毕加索、勒内·玛格丽特这些画家的著作,还有拉康的《欲望理论》(没研究过拉康,所以在这里就不分析这个细节了)。

说明面具男是个有一定艺术品味的知识分子,英语水平不错。此外他是之前鱿鱼游戏的获胜者,说明他是个很理性的人,有勇有谋,体力也好。看到他和男主说话的时候,他说他很早就关注他了,他觉得男主应该不会走到最后,没想到他最后竟然成了获胜者。我当时觉得这句话很有深意,他为什么会关注他,难道他认识他吗?我觉得不可能。看到结尾的时候,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因为男主一直和大BOSS一组,所以面具男很早就开始留意他了,再就是他玩游戏的时候并没有遵循单纯的理性算计,有时候出于善良去选择和弱者一组。按照面具男以往参赛的经验来看,自然觉得男主不会获胜。
关于精英男
前面他给阿力钱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他那一丢丢的善良最后一定会被理性吞噬。他这种靠奋斗实现了一点点阶级跃升的人,身上还有一点点的善良,但这种善良只会若隐若现的出现,只会在不妨碍他本人安危的时候出现。而且他给的恩惠也是很小很小的。再就是他是韩国最高学府学经济管理的,本身就是非常理性的学科,深谙各种算计和合理化。他最后自我了结也是他当时的最佳结局了。
关于男主
男主这个角色似乎塑造得最不好,就是感觉人设很难始终自洽。在游戏之外的现实生活中,他游手好闲,不求上进、很窝囊,还啃老。在游戏之中,他又对老人和姜晓特别照顾,还总是一身正气,大义凌然的,给人一种他怀有使命感的感觉。我觉得他和精英男正好是一组对照组,他身上理性算计的成分很少,善良的部分很多,精英男就是理性算计的成分多,善良也有,但少。也大概就是说他并不是个非常理性的人,所以我们从理性的视角也没法解释他的一些行为吧。
2. 游戏之外
当老爷爷最后以大BOSS的身份出场时,有必要再分析他的角色的象征层面。他最后说起自己的致富时,他说他的成功就是钱滚钱。也就是说他就是资本的人格化啊,他实际上是金融资本的人格化。金融资本是资本的最高、最先进、最成熟的阶段,它能更好地体现资本的本质,更彻底地实现资本的范畴。但列宁也曾说过,最高阶段也是它矛盾最尖锐的时候,是离死不远的时候。过了100年了,金融资本还是很坚挺。
而面具男就是理性人的化身,他深谙游戏规则,他不会让感情左右自己的判断,所以他能胜出,所以他能对自己的弟弟下手。他一直戴着面具,说明他也是一种抽象的人,一种人格化,他是资本滚滚向前运动的重要齿轮。他摘下面具的时候,短暂地回归到哥哥的身份,但很快他又带上面具,继续做他的理性人。哥哥就是理性人这个范畴的最佳体现者。和他相比,精英男就不是彻底的理性人。
这个游戏的主办方一直强调,这个游戏是平等的,但实际上这个游戏真的平等吗?不是的。1. 虽然说,所有的参赛选手都是自己选择来参赛,但他们不是自愿来参赛,他们的生活过得太惨了,没办法不得不用自己的实实在在的肉体去参加比赛,用自己的生命做垂死的赌注,这不就是马克思说他们自由得只剩自由了吗。2. 老爷爷作为BOSS参赛本身就更不平等了,他害怕的时候,游戏就可以终止,他玩完了,也只是假装地消失了。3.很多参赛者只是数字的加减,他们都在这个合理化的过程中被抽象掉了,他们的贫困和苦难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在游戏里我们无法去关心他们有什么故事,他们只是数字。这就相当于马克思所说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关系,劳动者实际上都会变成价值增值过程的要素,他们被物化、被同质化地看待,资本不关心他的人的特质。4.差点忘了说了,这些人穷到只有拿生命去搏一搏了,他们的命运是谁造成的?这种贫富分化不正是资本运动造成的吗?男主不正是因为高利贷还不上才去参加游戏吗?这个高利贷不正是金融资本吗,而且现在还有很多温情脉脉的借贷方式。所以这个游戏本身的平等只是假象。平等本身就是个伪概念。马克思早就说过了,平等这个概念是从交换和流通的领域抽象出来的。
我觉得这个剧还是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我觉得首先是三类人的伪善。资本家首先是最伪善的,他们嘴里的平等自由都是假的。然后是韩国的特色,韩国人信教的很多,韩国有很多牧师和信徒,这个剧对这些人批得非常狠,这些人反而更容易做坏事,做完坏事还假模假样地对自己的行为自我合理化,短暂地让自己的思绪在那个虚构的避难所停歇,然后很轻易地就清洗掉了自己的罪恶,韩国有很多对这个话题进行批判的电影,比如李沧东的《密阳》。第三类就是某一类精英了,他们有时候做一些事情看似非常善良,对悲惨的人给予一些帮助,但前提是这些人永远不会妨碍到他们。
在玩游戏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老头太危险了,很多游戏让老头去玩他获胜的几率都很低,我就在想有什么游戏老头反而能游刃有余呢,后来我发现就是这个资本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你身体再强壮也没用,比如像阿里那样给人干体力活,要么就是那个流氓,那种原始的野蛮化在现代资本面前就是渣渣。
故事的快到结尾的时候,有个地方太有趣了,那就是银行家去找男主,说男主只是把钱存在了银行里而没有去理财,所以他要来提醒他为他推荐理财产品。钱就是要拿去生钱的,理财就是钱生钱,按照资本的逻辑,你不理财就是亏损。男主没有接受这套资本的逻辑。男主是这里边人设最摇摆的了,他有很多感情用事的地方。资本运动就是要让大家都变成理性人才好。导演最后让他获胜,似乎想说,爱和善良会战胜理性的计算,这似乎是一种悲观的乐观主义吧。
故事的结局,老爷爷死了,但是游戏并没有结束。所以说他只是金融资本的人格化,资本的逻辑是生生不息的,金融资本还是很坚挺,还是能不断地找到生存的空间,找到价值增值的途径。所以游戏又开始了,游戏一直在进行着,周而复始。男主的设定大概只是导演渴望这部分尚未被资本和理性的逻辑同化的人去改变世界吧,但前景还是很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