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拍摄时候朋友路过还录下了剧中很多取景,当时我们还在说这些万字旗应该是在拍慕尼黑协定有关的故事。看到电影里风起云涌的一幕幕是在我生活的城市,感觉无比熟悉和亲切(虽然用在战争片里“亲切”二字残忍了很多,但当年的会议厅这些严肃地见证了历史转折点的建筑都被战后的美军羞辱般地改成了音乐学院,周边的大广场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夏日游乐场。)作为第三帝国的发源地,慕尼黑大学作为第三帝国思想体系的发源地,电影里慕尼黑这座小城见证了《慕尼黑协定》这暗潮涌动。

剧中1932年两个男生在慕尼黑的一家小酒馆在争论投票选举、争论希特勒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时,德国小哥说“撇开他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他带德意志民族重新感到了骄傲”。听完这句话我顿悟,被一战打压太强烈的自卑的德国人,确实是在希特勒的带领下找回民族自信,所以不难理解有些人们偏执地、愚钝地、没有头脑般地拥护他(这点希特勒在读晨报时和德国小哥单独谈话中也凡尔赛来着)。而后一次,两位男主在游说张伯伦失败后去看昔日好友病榻后,德国小哥说“现在我不能撇开种族歧视迫害犹太人这点来谈论希特勒了,因为what he did to them, will do to us”

张伯伦也不算是没有功劳,虽然观影中我很厌恶他的不抗衡。但看完全剧,也明白了他的谋定而动,他知道只要希特勒还在战争在所难免,不如为自己找到盟军、为盟军赢得时间。

说会那个德国男孩,他最终面对气场强大(但感觉演希特勒的演员没演出来这种气场)的希特勒,面对他说的“周围的人都很懦弱”时,没能拿出枪来,终败给了被希特勒点中的二字“懦弱”。但他让我也从一个之前没看到的角度了解到,其实在德国也有很多人在努力地阻止这场战争的爆发。

在这之前,我曾被这个德国男孩的一句话所感动,破晓时分他送英国同学回酒店时,他说“we dont choose what time to live, the only thing we can choose is to fight”

就让他们的美好留在剧首和剧尾的那个夏天吧。那之后,这个世上所有的险恶都喷涌而来,没有那样美好的夏天,怎么有勇气去面对险恶。感觉这部电影可以有续集,虽然续集就是无数战争片里的一幕了,你是空军少校、我是地下反战躲避迫害的前外交官,我们可能真的不会再有交集了,I miss you, good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