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世纪之交的电影特别喜欢搞“戏中戏”这种形式,找一出传统戏曲当里子、意有所指地与另一个面子上的故事揉在一起,聊聊那些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总说不尽的话题,再配合上几番历史大潮的拍打,这样新旧结合、借古喻今的表达看起来确实意趣十足,传统戏曲里那种虚虚实实朦胧的美感也的确很适合文艺片。就这部片子来说,算是把旧社会梨园行“捧角儿”这个事儿单提出来发挥了一番,聊聊礼教世俗、聊聊男女之情……故事因戏而起,仨民国的公子小姐们捧一位角儿,当不当真的这都得打起来!何况还真有认真的!肯定那时候梨园行里这种故事是少不了的,娱乐圈嘛,但这类话题往往还是在旦行比较流行,这片子选了个生行倒也独一份……然后片子就借着《夜奔》这出昆腔戏展开了,虽然这是个小戏,像片子里说拿《夜奔》唱大轴就有点搞笑了,但是这出戏里面这个人物、这个戏情戏理确实很讲究,算是林冲其人转变过程的一次具象化展现,因此“夜奔”代表着一种逃离、一种追求,意味着在无人的夜晚告别旧的自己、奔向新的生活。而放到这个片子里,伶人“林冲”的种种遭遇到最后无不变成了一次又一次“夜奔”般的“出逃”与“追寻”,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个人仿佛一道月光,但那个人退走了,只有逃出来的他在一直追,偶尔停歇、继续追!虽然最终与他扮演的那个“林冲”一样,最终还是只有一个人以死亡的结局面对落下的帷幕,就像《夜奔》从头到尾都是个独角儿戏,但他没有失败,戏很精彩……当然,不幸的原因有很多,不幸中的幸事也不少,虽然故事后半段越看越虐、越思越悲,但也并非只是因为雪夜私奔时的一份怯懦,至死仍值得回味亦不仅仅是那后台描眉时的一丝暧昧,毕竟是三个人的一辈子,奇怪、亦不怪,非要说唯一难以释怀的或许就是最超脱的英儿吧……另外,片中演员对于戏曲中唱念做打等技术性专业元素的呈现倒是可圈可点,像刘若英不愧歌手出身,长城一曲颇为惊艳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