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没太关注电影。怎么说呢?人到了一定年纪,对时间的感知会发生变化。往电影院里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如果片子不好看,会觉得浪费时间。人生能浪费的时间越来越少,高效率显得越来越重要。这部片,是我反复观察豆瓣影评和朋友反响后,才决定去看的。
不出所料,不失所望。这部电影,看了一定不会后悔!只要你的灵魂还未麻木,还流着温热的血(这句过于中二,划掉。)当然,如果你在意剧透,看到这里就可以直接去看电影了。
第一亮点
说这是一部“密室逃脱”片,并不过分。大部分剧情在封闭的场所内完成,想必这也是许多观众喜欢的点。把密室逃脱、剧本杀、跑团的元素搬到一部电影中,创意十足,一路追凶,疑点重重,高潮迭起,多次反转。
时间背景放在民国,在日寇被赶跑之后,人民和国土饱受战火摧残,地点是热闹繁华的上海滩,那是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也是弱势群体求助无门的时代。一起商界“三老”被杀案,将一众人物聚拢在一起,大家聚在一起的动力是把这起惊天大案拍成电影,赚一笔大钱,扬名立万。
第二亮点
人物设定,是这部片的灵魂。主角李家辉,一出现就一身酒气醉生梦死,实际上他是个仗义执言的记者,还是整个电影的智力担当,也因为爆出贪款案,饭碗被夹,生存困难。
关导,一个年轻时叱咤风云、脾气暴躁的人物。
郑导,多次亮明“烂片导演”的牌,看起来阿谀奉承,曲意逢迎,实则颇有苦衷,委曲求全。
苏梦蝶,一个辗转于上海和香港的美丽女明星。
陆子野,看起来阔绰的上海豪绅,马褂、烟袋、豪宅,装备一个不落。海兆丰,一个开枪容易走火的文职警察,关键时刻不畏强权。陈小达,一个立志要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的替身演员。齐乐山,本剧中的最关键人物,撑起了故事内核。一个副官,铁骨铮铮的汉子,为情付出,也守护正义。故事在人物性格和矛盾中推进。第一次情绪高潮,是在陆子野将众人锁在家中的时候出现的。在人物激烈的语言冲突之间,这里的人,个个是人物,大明星、大记者、大导演,却也一个个丢盔弃甲,被戳穿光鲜背后狼狈不堪。但是陆子野以“梦想流”的发言,让众人再次聚合。谁知,此时剧情一转,众人发现,凶手逃跑了,陷入恐慌之中。之后的剧情高潮一个接着一个,一开始穿插进情节的“法国医生碎尸案”,亦在故事导向中起了关键作用。三老被杀,医生碎尸,是两个案件,中间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亮点:人性的完整
本来打算把第三个亮点叫“女性主义”,但想了想,叫“人性的完整”,包含了女性主义的内核。
女性话题,只是穿插在故事里,作为完整的人物体验,去呈现,去呐喊。面对男性用女明星的身份处处暗示浮想联翩的企图,唯一的女性苏梦蝶,多次反驳——这只是人物仗义执言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但如果少了这部分,角色的人性一定是不完整的。不止女性,这群光鲜又狼狈的年轻人,哪一个没有一颗明亮的心呢?
第四亮点:这部电影让人暗暗地爽,又黯然神伤
这部片中的精彩对话太多了,多次戳到电影人的痛处。想要自由创作,又被审查处处掣肘。这部电影,是电影人的电影,也是观影人的电影。是文学的电影,是呐喊的电影。电影中的人们最终得到了这样的真相:这是一个不畏强权的军人反抗商界三老仗着权力为所欲为的事件,是一个军人铁骨和柔情,是一个女孩的梦想与血泪。齐乐山用生命写出了尊严的故事,守护了名叫夜莺的少女。意外立功的枪神海兆丰也死于强权。至于活下来的人们,把他们的故事拍成电影,历经波折,终于在国外让电影上映。这是一场让人肃然起敬的电影。
结局再次转向,一个充满希望的镜头——夜莺少女可能还活着,让人振奋,但接下来悲剧的暗示,把结尾拉向暗淡。报童吆喝着新闻,告诉观众,一艘船——可能是主角们乘的船,出了事故,乘客生死不明。是意外?有可能,但有可能是因为电影触及了更多的……
也罢,一场电影,足以发出响亮的呐喊,但不足以改变世界。
三老被齐乐山放倒,但更大的黑暗吞噬了他。
电影上映了,影人却沉入海中生死不明。
电影中夜莺少女活下来了,在自由他乡生活,但联想到近几年上海发生的某个事件,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有更多人深陷黑暗之中,无法全身而退。
电影结束了,但生活还继续。电影没拍出来的东西,留给后来人吧。
总有一天,夜莺可以自由地歌唱,人们都可以自由地歌唱舞蹈,再也没有光明照不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