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部电影,5星。映后交流环节没有太改变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所以以下应该绝大部分是我对这部电影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导演选在1月12日进行全国上线是非常适当的,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快要过年但又还没过年的时间段,随着这部电影预演了一下回乡过年的一些场景:来自各方面的催婚、介绍对象、问工作问情况、闲言碎语……虽然这部电影的叙述是非常私人的,但是我们还是会被这样的情景勾起自己的回忆与感情。也想到了Saroyan的小说going home,近乡情更怯的矛盾心理触动着每个现代人的心弦。
这部电影绝大部分的画面都是在路上的,充满烟味的大巴、顺路的货车、面包车、父亲穿着孝服骑来的摩托车,直到祖母的坟前:到墓地前,一切都是不稳定的、迁徙的,电影中的故事也在这些交通工具上人们的谈话中展开。言语虽依赖聆听者的在场,可讲述的故事往往是在聆听者缺席的时候发生的,这样运动着的叙述让主角的过去、主角家乡的环境慢慢展开。
电影的叙述非常克制,在路上遇到下车撒尿的老同学后上车聊天得知他结了婚有俩娃,在理发店与昔日爱人的相遇后看见她已离异带孩子,似乎在北京的日子延缓了作为一个乡村出去的孩子的世俗成人的进度,城乡之别带来的割裂感愈加清晰,手机也作为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区分,在电影中反复刷存在,突出分野。克制的叙述有海明威小说神韵,以八分之一透露出人生的厚重与困苦。
最后一段的找寻极好。全片从这一刻开始才是真正的热闹起来,主人公手足无措地找寻着手机/小狗,伴之而来的是传统的红白喜事民乐笙箫锣鼓,他如同戏台上的主角一般急步奔走,在墓边寻觅着他丢失的东西。尾声处,在升起的字幕背后,是主人公在黑夜里于一团火焰旁挖着坟坑,作品以此为结,紧凑而浑然一体。
夜幕将至,将至的除了夜幕还是什么?电影中的时间从白天慢慢到傍晚直到尾声的夜,夜幕慢慢到来。但从另外一个视角看,电影中的主人公从北京回到家乡,在北京的租房被人清退,在家乡的人们看他以为他在北京事业成功,亲戚朋友见他责难他三十出头还没找对象结婚,实际上随着夜幕一起到来的是那些难以消解的矛盾。
电影绝大部分故事、“压力”都来自对话,展开的部分应该是主人公夜晚睡觉后第二天开始在家乡进行社会生活的场域,但故事在这里终止了,留下的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不和谐音。生活很多时候不是像《不见不散》中的相遇与幸终,而往往是在路上游移难得解决;如特里斯坦和弦般不知其所止,唯羽化而登仙时才带着所有的矛盾所有的冲突复归平静。
一切无常事,只是一虚影, 不可企及者,在此事已成, 不可名状者,在此已实有。
btw,学矿业工程的导演拍出一部如此的处女座,真是佩服呀。真诚,动人,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