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故事开始,一个小姑娘因为回学校取个准考证,回家的路上,就失踪了。

我去,这熟悉的桥段,难道三哥那边也被缅北给祸祸了。

...

接到家人报案,意气风发的男主立马上线。

其实,小姑娘从下车到回家,路程并不长,走了百八十回了都没出问题,但是,意外之所以称为意外,不就是意料之外么。

初期调查很顺利,女孩下车后就遇到俩小黄毛了,看到小姑娘一个人,俩小黄毛就开始有点不怀好意了。

看到叔叔到场,俩小黄毛慌得一批,啥都交代了,说确实搭讪来着,但小姑娘个性还蛮刚烈的,正好有一卖鱼的经过,俩小黄毛看没戏,后来就回家了。

这番说词,也没多大毛病,但是,先关起来,以待查证。

...

到了小姑娘家里,勘察现场时,男主发现了小姑娘平时学习的小纸条。

其中一条,就写着“寻则觅得”,这貌似也是男主此后一定要“轴到底”的初衷。

经过调查,男主发现,小姑娘平时喜欢去修道院,这次回家,小姑娘是不是也去了修道院呢?

这个,男主决定去修道院查证一下。

但是,三哥那边的“特殊情况”,男主没想到只是普通的查案,能捅多大的篓子。

其实,咱这边几乎没有涉及到“宗教”的事儿,但,类似的桥段也不少。

比如,好多影视作品里头都会提到,一发现调查对象是个“有头衔”的,都要三思再三思。

...

其实,这事儿,手下的老江湖,早就给男主提了个醒。

但,男主也是侯处下凡啊(比喻适当,男主可没钟小艾这样的老婆罩着),啥书记的老婆,该拦就拦下。

...

想进修道院,可没那么容易。

小姑娘的家属,和修道院完全是两个派别,也不知道怎么就出了小姑娘这么个“反骨”偏偏就喜欢去修道院。

那边,早就得到消息。

男主想硬闯,没门儿。

男主此时绝对是“侯亮平”附体,你算个什么东西,如果是市局的我就找赵东来,如果是省厅的我就找祁同伟,你们这帮刁民,睁大你的狗眼看看我是谁。

...

眼看着双方就要发生激烈冲突,男主的上司及时赶到。

案子的事情暂且放到一边,首先处理一下男主这种“不顾大局”的莽撞行为。

男主家里头没有钟小艾,“刚烈”也就只能止步于此。

...

第二天,男主被调离了调查岗位。

接手案件的,是一个“大官儿”。

由于没能进修道院,所以还是当初俩小黄毛成为第一嫌疑人。

但是,不好意思,小黄毛其实也是“我爸是李刚”来着,“大官儿”刚接手案子,就直接说了,小黄毛不可能是罪犯,至于罪犯到底是谁,那得重新查。

...

那……岂不是只有修道院的神父了?

但是,“大官儿”也表示,神父也不能查。

为了表示这不是敷衍,“大官儿”甚至给男主看了神父事发当天的会议记录,有着完美的不在场证据。

虽然男主对这份证据存疑,但“大官儿”没有给男主求证的机会。

案子,难道就这样陷入了死胡同?

别着急,“大官儿”在接手这件案子的时候,已经“破”好了。

...

这破案的关键,并不在于如何“破”,而是要管住男主这张嘴。

所以,在“表面破案”之前,“大官儿”给了男主最后的警告,大家都是为了破案率,也是为了“大局”,你特么给我老实点。

...

接下来,“大官儿”搞起了面子工程,一大帮子人,在老百姓的“监督”之下,出动了警犬,从小姑娘下车的地点,一直查到修道院,然后继续查,结果查到了“替罪羊”家中。

这家伙,有前科,完美的“替罪羊”。

虽然,“替罪羊”被摁倒在地时,还在喊冤。

但是,看热闹的老百姓反正看到了想看的结果,可以结案大吉了。

...

面对这样的结果,男主肯定的不同意啊,但是人家官大一级压死人,男主也没辙。

但是,没想到,这个结果,死者家属也不同意。

这个案子,关键的一环,始终没有得到求证,草草结案,相当的不妥。

此时,一直没有露面的神父,也算是终于献身了。

鉴于……太多的文学作品,甚至是现实中,“神父”这个词,已经“邪恶”了一大半,所以,别说男主怀疑,甚至连小编也是怀疑的。

...

好吧,三哥在这个问题上,还是会满足观众的,而不是大多数“作品”里头,办案人接到一个电话,然后陷入了沉思,然后全剧终。

其实,男主想的法子,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但相当有用。

当晚,修道院失窃了。

神父还没报案呢,男主已经抓到了小偷。

男主还没审呢,小偷已经竹筒倒豆子全突突了,为表所言不虚,小偷甚至带着男主抵达了案发现场。

这还说什么呢,男主也就是循例检查一下小偷的供词么。

...

男主,玩了招“釜底抽薪”,可想而知,“大官儿”是个什么想法。

但是人三哥那边还是“开明”的,既然找到了真凶,那“替罪羊”该咋办就咋办呗。

眼看着男主就要风光得意,就像于和伟一样肩膀上多颗花,意外又发生了。

由于在押送庭审过程中,凶手逃脱,在追逐的过程中当场被火车撞死。

男主,和负责押送的三名叔叔,光荣下放守水塘。

...

所以,面对上司的“阳谋”,男主没有选择。

当初被连带的四位,此刻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这事儿,如果不成,四位该回去守水塘还是守水塘,不出意外,就是守一辈子了。

如果成了,那当然都是上司的功劳。

...

所以,专家组这次,唯一的依靠,就剩下当年一直参与案件侦办的当地叔叔。

时间过去这么多年,叔叔已经退休了。

但,当年小镇对这“走狗”的态度依然没有什么变化,“专家”来了又走,最后是叔叔承受了所有的骂名。

...

整个案子已经被“盘”成古玩了,但小姑娘的匿名情人,一直没有找到。

此次,男主对时隔十年,还能找到什么新线索,并没有太多的信心,他们,只是给了自己五天的时间,如果查不到什么,就“按照形式”交个报告,这个小姑娘的案子,就此打住,算是白死了。

...

当年,“明令禁止”进入的修道院,男主都能想到法子进去,何况这区区的村委会?

很快,他们就找到了村委会的“实际负责人”,有句话说得好,县官不如现管,有时候,你想办件事儿,找领导还不如找实际经办人管用。

故事的结局,相当巧妙,不到最后一秒,案件真相绝对不打开。

不得不佩服,男主这查“积案”的水平,连于和伟也得靠边儿。

最近正好看了于和伟的《刑警故事》,不得不说,烂尾相当严重,好好看看人家三哥是怎么收官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