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枨不戒

《涉过愤怒的海》用了犯罪悬疑的故事结构,绚烂的视觉呈现,内核讲的却是家庭伦理的悲剧。以留学生小娜的意外死亡,跟随沾染鲜血与愤怒的镜头,将两个家庭的过往层层剥离,揭露出人性的复杂与可悲。

以心理学的眼光来看,电影里出现的每个人,人格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悲剧在于,这些有缺陷的人遇到了一起。亲情的捆绑下,伤口在痂壳下渐渐化脓,爱情的挣扎中,弱点的暴露只会带来无尽的坠落,他们不仅没有得到治愈,反而在纠缠中走向深渊,最后一切无法挽回。

...

小娜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这种缺陷,注定了她在爱情中盲目而软弱。老金和前妻在小娜年幼时离婚,两个人都不想要小娜,最后是老金迫不得已留下孩子,于是小娜很小就知道自己是个累赘,是不受欢迎的。她从来不向老金提要求,总是很懂事。她发高烧时,老金用湿毛巾给她降温,却粗心地盖住她的口鼻,她都快要窒息了,却不敢叫一声;老金出海打渔,把她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最长的一次把她放在家里十一天,害怕的她躲进衣柜里画太阳,却不敢向父亲抱怨。

长大后,她来到日本留学,在学业之外打了好几份工,前后谈了两次恋爱,这些事情,她从没和老金说过,因为她要懂事,她不想父亲担心。面对李苗苗情绪上的喜怒无常,她的选择是忍受,只要李苗苗说一句爱她,她就愿意把自己奉上,不管他的表现有多么反常,他对周围的人多么暴虐,她都不在乎,只要他爱她就好。她一遍遍地试探男友,是不是会一直宠爱她,是不是会一直包容她,可是当激情消退后,这种没有安全感的试探就变成了“作”,她越是害怕,就越是会被抛弃。

童年的缺爱,让她把自己的世界建筑在爱的前提下,一旦男友对她的爱消失了,她的世界就崩塌了。李苗苗情感经历了两次冲击,李苗苗原形毕露后,他们分开过一阵,她做兼职的店长正巧在此刻表白,新恋情拯救了她,她迅速和店长同居,过起甜蜜的两人世界,可是当她发现店长只是把她当作初恋的替身后,绝望的她只能重新回到李苗苗身边。看清楚她真实的样子后,依然能够接受她的人只有李苗苗,所以她不能离开他,她要用尽全力对他好,如果他不高兴,那一定是她的错,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她也要祈求他原谅自己。

讨好型人格的根源是恐惧。因为原生家庭缺乏爱和关注,所以内心没有安全感,特别害怕冲突;因为害怕引起别人的不满,所以不敢拒绝;因为害怕麻烦别人,所以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压抑自己的情绪;总是主动道歉,哪怕犯错的不少自己;对自我没有认同,害怕别人看清自己后就会远离自己,需要从外界的评价中找到价值感。

...

电影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景岚,则是控制型人格。景岚看起优雅大方,讲道理,是个知识分子模样。面对老金的愤怒,她理性克制,四两拨千斤,把老金说服了。她先是点明车上有刀,表示已经知道老金的打算,然后说自己见过小娜,打感情牌,体谅对方对女儿的感情,最后给出承诺,说自己三天之内会带着儿子来见老金。并且保证,如果是儿子做的,她一定会大义灭亲。卡车上的一场戏是教科书级别的,她明明是弱者,却用语言运筹帷幄,操控人性,让占据上风的老金听从了她的建议。只看这场戏,就知道这个女人不简单。

可是转过身,她却说话不算数,秘密将儿子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利用人脉运作马上将儿子送出国。儿子暴起伤人,面对剑拔弩张的场景,她冷静安抚住儿子,让前夫赶来善后;面对老金的闯入,她假装紧张,诱导老金进入地下室,轻松就把他困住,让他再没有还手之力。在天降鱼雨中的那场追车戏,哪怕是穷途末路,她也毫不慌张,依然在想办法甩掉后面的人。

你会发现,一切的一切,都在景岚的掌控之中,这个女人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行动力。控制性人格的特点就是不相信人,她一定要做强者,不能被别人利用,不能软弱;她永远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意志力超强,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她也不会放弃,会和你斗个两败俱伤。景岚表面上同情小娜的遭遇,实际上心里并不认同,她做的一切都是给儿子争取时间。李苗苗不想走,几次跑出去参加展会,前夫也说过让李苗苗入狱,这样既能保住性命,还能得到教育,但景岚完全听不进去。以为儿子死了,她的第一反应是驱车追逐老金,要让他为儿子抵命。

李烈应该是回避型人格。作为父亲,他知道李苗苗做的所有事情,在年幼的儿子展现出危害性的时候,他没有严加管教,帮助儿子建议秩序认同,而是利用自己的能力抹平痕迹。哪怕是小女儿因为儿子成了残疾,他也没想过让儿子受到惩罚,而是把儿子送给溺爱儿子的前妻,自己眼不见为净,钻在自己的壳里逃避作为父亲的管教责任。

李苗苗在出国之前,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继承父亲的资产后,他第二次向妹妹出手,在小丑盒子里安装腐蚀性液体,再一次伤害妹妹。李烈明明该愤怒,该放手,可他对儿子的态度,却是“他可是我儿子”,一副不离不弃的好父亲样子。可是私底下,景岚问他,是不是很想儿子死的时候,他却说不出反驳的话。

回避型人格在面对冲突时,会习惯退缩。当老金闯入李宅,与李烈和他妻子展开剧烈搏斗,甚至把刀夹在他脖子上,可李烈事后的反应却是息事宁人的让老金走人,不走才报警。回避型人格会回避社交,以李烈的财富地位,应该有自己的律师,也应该认识一些有能量的人,可儿子出事后,李烈除了与前妻联系,带着助理前去蹲守老金,并没有向其他人求助。

回避型人格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情感抑制,电影中李烈的小女儿共出现了三次,其中两次都是危机状态,但没有李烈和女儿的同框画面,不仅如此,李烈和现任妻子,和李苗苗,都没有出现交流的画面。他的情绪总是被压抑,不敢将真实想法说出口。结尾他在船上的发疯总算是给这股压抑的情感一个出口,但处理的方式太仓促,显得失真。

从人物分析上,没有一个人的情感是健康的,其实这些人格缺陷,除了反社会人格,其他几种,大部分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点,只是没有发展到病态。而当这些人聚在一起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当父母无法正视自身问题的时候,家庭教育往往也是缺失的,李烈和景岚的逃避包庇,没有给李苗苗竖立规则,而他们的推诿和冷漠,又加重了他心中的不安全感,使他在自私残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老金没有给小娜爱,没有给过她肯定和关心,所以她才会飞蛾扑火地陷入与李苗苗的纠葛中,最终失去求生本能,走向绝路。

《涉过愤怒的海》在情感上做的比较细,每个演员的演技都发挥的很好,但是在故事结尾的处理上,还是稍显仓促。小娜的悲剧,老金和原生家庭当然要负责,但是作为催化剂的李苗苗才是主要责任人。一个反社会型人格对上讨好型人格,简直是严丝合缝的榫卯结构,两个人权力完全不对等,我不相信李苗苗对小娜没有进行情感操控。

有多少罪恶假借爱的名义?有多少伤害躲在亲密关系背后?小娜的死,是以爱为名的一场绞杀,她最大的错误,是没有学会自爱。她将那么多爱给了别人,将那么多的善良分给别人,却没想到给自己留一点点。

这个傻孩子,她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一个人真正爱她,她就能得到救赎,哪怕,这个人是她自己。可惜,她太年轻就遇到了李苗苗,让她没有时间去等到这一天的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