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慢慢重刷了一遍86版《西游记》
弹幕最多的讨论大概是:对于悟空,哪个称号更能代表它?“齐天大圣”还是“斗战胜佛”?
其实悟空的性格变化,取决于它的猴生体验。
大圣时期,天庭对它的傲慢和不公,夹杂着背后捅刀使绊,构成了它大部分的体验,性格自然随本我往“破”进化。但此时的悟空已经在与猴子猴孙的相处中有了一些神性和佛性的萌芽。
取经时期,百姓或为魑魅魍魉,或为帝王将相,摆布得民不聊生。它一面“破” ,斩妖除魔;一面“渡”,行善积德。两者之中,终极目的仍然是“渡”(“佛”的名号,暗示了这点)。“破”反而依存于“渡”的目的而存在。
但它直到最后,也没放弃骨子里对权威的“破”,或者换个说法,悟空在修行的过程中更多展现出了更加温和的“问”:
“下界为妖的神佛仆从们为何最后能被带走。未能赎罪,便可全身而退?”
“为何祖师让我多行善事,但为什么我只是惩罚了几个欺男霸女的恶霸,便偏要听那紧箍咒,还要几次三番被师父赶走?为何祖师口中的爱徒,师父却一口一个逆徒?”
“为何帝王将相皆锦衣玉食山珍海味;黎民百姓却缊袍敝衣粗茶淡饭?”
“为何行至灵山,堂堂佛门天地,不见人事钱财便不肯传我真经?”
其实在我心中,悟空是比唐僧更早成佛的。三藏的佛性与仁性,囿于经书与传统礼义 (佛文);悟空的佛性,源于洞明人性与行善事,是看彻一切后毅然决然地行动(佛行)。文与行孰重孰轻,大概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佛文与戒律的约束,以及取经路上亲睹的人间疾苦(这点很重要,因为悟空大可以一个筋斗直达灵山取经,无需步履不停地走去),让悟空心中的“破”(本我),“问”(自我),“渡”(超我)三者完成了和谐统一。
天性让它“破旧除弊”;
人性让它“向失格倒戈,问天命欲何”;
佛性让它“渡人渡己”。
网友众说“宁为一日齐天圣,不为一生斗战佛”。听上去快意逍遥,但如果只能两者择一,大圣的三性融一的独特人格魅力便会淡掉很多。缺少齐天大圣或者斗战胜佛的神格之一,这份塑造都无法完成。
反过来说,将“破”、“问”、“渡”;本我、自我、超我;以及儒、释、道的三组三位一体,赋予一只灵明石猴,才造就了这位在世界神话体系中都独树一帜的,带有浓郁中国气的,超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