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差评,感觉大部分的差评都在拉着人拖进了一场奇怪的辩论里:关于单亲妈妈到底惨不惨的辩论。

后来我发现这个辩论的目的是比惨,王铁梅她的生活环境和别的单身妈妈比起来不惨,那么这部电影就悬浮,这不是一部好电影,而是一部样板戏。

我觉得这思路不对,欣赏电影的目的不是为了比惨。如果电影故事中的主角比刻板认知中的人物惨,就拒绝去体验其中的故事情节,我觉得这是傻子干的事,反正我绝对不干。

而且,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根本就不是王铁梅惨不惨,单亲妈妈该不该惨,我觉得单亲妈妈都是一种标签。

而我真心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是:我第一次在大陆电影里,看见了多个复杂的女性角色。

比如,王铁梅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她刚强、独立、讲义气,帮助小叶,同时兼顾工作与家务。但同时她也有很明显的缺点,比如控制欲强、过度保护,越过女儿去与班主任投诉对女儿不友善的同学,插手女儿的人际关系,在和小叶起冲突的时候也会口不择言。

她绝对不是一个满分全能至善至圣的单身母亲,而正是这一点,我决定喜欢这部电影。国内终于有一部电影在讲述鲜活,真实的女性了。
以及聚焦于讲述人与人关系中的冲突,和解、再冲突。

两位男性在餐桌上大搞“雄竞”,但转头坐上专车,语言继续暗流涌动,可小马又给“对手”赖以赚钱生存的订单点了五星好评。

王茉莉埋冤铁梅没有带她出过国,发脾气说长大以后自己就会像小叶一样“恋爱脑”“倒贴”。冲突升级,母女两人僵持不下,小叶突然滑跪般冲到茉莉面前颤抖着请求:“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

这个缺爱的女孩为了平息冲突,愿意承认自己是个“倒贴”且一无是处的大人。她的存在就是错误,她向坐着的王茉莉,以半跪的姿态承认错误。

那一幕看得我心一颤,小叶的人物活了,她那一跪,跪出了所有恐惧冲突的人们的心理状态——请停止争吵吧,哪怕由我来为自己完全没有犯过的错误,磕头认错都好,只要你们停止争吵。

看得我眼泪都要流出来。

我觉得确实这部电影有许多地方值得再雕琢,但是它为国内的女性主义电影们踏出了奇妙的第一步。它接住了电影里的每一个人,点出了庞大而无奈的“结构性压迫”,在这种压迫下,每一个人都有几分荒诞,但无人罪大恶极。

它记录了女性正在萌发的自我意识,告诉王铁梅们不需要去以悲情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故事。同时也忠实地记录了女性内部相互之间的吐槽:铁梅吐槽小叶恋爱脑,小叶吐槽铁梅选了配不上她的小马。

而这一幕的剧终,又交给我们一种更宝贵的,温柔的觉醒态度:当一个能够给他人鼓掌的人不羞耻。

当所有人都抢着上台,成为那个“特长”“特长特特长”的时候,还有人能在台下心悦诚服地为他人的精彩鼓掌,这就是一件美好的事,这就是比拽出一堆硬背的影评术语给差评要有爱和高尚。

面对这部电影,我这个观众反正选择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