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之后又看了一些打分很低的评论之后的想法:先不去探讨徐峥导演的“目的”、“动机”这些主观的东西,看看电影的表达形式、隐喻的手法、故事的节奏,这些做得都不错,我觉得可以比肩成熟导演的把控能力了。但大家为什么并不买账,把许许多多的痛楚一下子浓缩在两个小时,有点太干巴了,会让大家觉得是“底层人民苦难娱乐化”,导致大家对导演拍摄的本意产生各种各样的揣测。那同样是歌颂辛勤的劳动人民的艺术作品,为什么片尾曲《鲜花》和《幕后生活》没有被冲烂呢?我认为实质上是共鸣产生的成本有差别。我们刷个短视频,看个直播,就可以听到这些音乐,它们的成本好像远不及买一张电影票,后者还会被认为是为“虚情假意的同情”买单。有一部分评论,一边抨击李佳琦不了解社会疾苦,一边声讨徐峥是在利用普通人民牟利,这是什么样的心理,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看到制片人在创作时的好的出发点,而不是去口诛笔伐,况且很多都是观众自己的主观臆断。药神跟逆行人生的立意相似,但风评相差甚远,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受白血病困扰的家庭远少于外卖行业的群体,导致了这一现象呢?
我的看法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